難道是這一站的題目非常難?
不至於啊,這才第三站呢,出特別難的題,後面還怎麼比?難題不應該都放在後面壓軸嗎?
正納悶著,又有探子從第三站傳回了更精確的訊息:
那邊的題目是一道“雞兔同籠”的算術題!
再聽對方複述了題面,聽得小陳啼笑皆非:
不至於吧?
是古人啊,又不是傻子,這特麼有什麼好想的!
作為一箇中學以後數學常年在及格線徘徊的我來說,這題不列方程也能脫口而出:
33x3=99
100-99=1
33-1=32
99-3=96
322=16
16x(3-1)=32
16x(3+1)=64
64+32=96
96+4=100
16+(16+1)=33
所以題目的答案是,籠子裡共有16只雞,17只兔子!
第四詩題點的觀眾們都還在思考著“難題”的解法,沒想到小陳張口就把答案說出來了!
真乃神人也!
只是你說的這什麼三十三乘以三,什麼三十二除以二——
你這根據是什麼啊?
我們都聽不懂啊!
小陳:“……”
靠……
我竟然高估了我國古代勞動人民的聰明智慧嗎……
呃……
據說歐洲中世紀的時候,也是到了大學,才會接觸除法。
可我們中國人聰明很多啊,這種弱智問題怎麼能不會算呢?
小陳瞬間化身為小學三年級的數學老師,苦口婆心道:“各位同學不要把問題想得太複雜啊!咱們先假設它們全是雞,一隻雞幾條腿?對啦,真棒!根據雞兔的總數,就可以算出在假設下共有幾隻腳,把這樣得到的腳數與題中給出的腳數相比較,看看差多少,每差2只腳就說明有1只兔,將所差的腳數除以2,就可以算出共有多少隻兔!”
小陳已經儘可能說得淺顯了,可眾人還是似懂非懂,把小陳老師氣得又要肚子疼。
又費了一番口舌,終於把周圍聽他說話的幾個人全講懂了,紛紛豁然開朗的樣子。
“小朋友們太棒啦!”陳老師盛讚道:“類似地,也可以假設全是兔子,咱們用另一種方法來算一算,這樣以後遇到同類問題的時候就不會頭疼了……”
可是,令陳老師無比頭疼的是,把這些完全沒有算術基礎的大老粗們都講到可以“舉一反三”了,載有季蘭姐姐的花船還是不見影子!
呃,不至於吧?
小學三年級的應用題竟然把一船人都困在那裡了?
就算考慮到然後還要作詩,也不至於花這麼久啊。
小陳不知道自己是應該繼續守候在第四站,還是現在去第三站當這個“橫空出世”的大算術家。
猶豫不決間,一咬牙一跺腳:
還是去茅房轉轉吧!
……
第三站,劉昭陽並不去看籠中那一隻雞一隻兔子,而是氣定神閒地看著李季蘭。
並沒有計算問題或者作詩的意思。
李季蘭也是——
畢竟這什麼雞什麼兔子,根本套不上“人生若只如初見”之類。
劉昭陽看了看周遭焦頭爛額的對手們,有些小得意,繼續挑釁似的衝李季蘭炫耀:“這題我早就算出來了!”
我就是不想這麼早出手而已。
你不出手,我也穩坐釣魚臺。
李季蘭卻也是微微笑,顯然這題也沒有難倒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