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場的人,突然都反應過來了!
對啊!
大家都被陳十一郎牽著鼻子走,全沒有反應過來,這支曲子,名叫《廣陵散》啊!
這曲名,到底是誰取的,又有何含義呢?
紹僕得意得笑了,他覺得,陳十一郎這下免不了抓耳撓腮,當場出醜了!
編故事,你紹生被人綠了是真人真事,我還說你陳十一郎老婆被人搶走了,是真人真事呢!
沒想到,陳成卻笑了。
我特麼既然能把如此扯淡的故事都寫到書裡去了,又怎麼會考慮不到這個問題呢?
“你理解不了,那是因為這根本不是什麼流行於古代揚州的曲子啊!”陳成微微笑道:“這個‘散’,就是字面意思,散掉了,破敗了。”
紹僕皺著眉頭,不知何解。
陳成繼續微笑:“在嵇中散之前,世人未聞‘廣陵散’之大名;嵇中散之後,‘廣陵散’幾近失傳。”
“這名字,本應該是聶政給古曲重新的取的名字,”陳成又開始了他天馬行空的想象:“取這個名字,為的是——”
“提醒嵇中散,國家的癥結所在!”
紹僕一聽到陳成又扯到沒邊沒影的事上去了,忍不住笑了,看看周圍人,也不知他們有沒有人聽得懂這小子又在胡說什麼。
陳成聳聳肩:“你以為不是?曹魏之亡,實在廣陵——再想不到的話,我提醒你,‘淮南三叛’!”
“啊!”人群中再起驚呼,終於有人琢磨過來陳成話中的含義了!
“淮南三叛”發生於曹魏後期,由於司馬氏權傾朝野,奪權專政,南方先後發生三次反抗司馬氏的兵變。
三次分別為王凌之叛、文欽毋丘儉之叛及諸葛誕之叛。
如果這三次起兵成功,曹魏還有翻身的機會,只不過三次叛亂皆為司馬氏所平定。
有趣的是,這三次叛亂前後相差7年,同為叛將的諸葛誕還曾征討過毋丘儉的叛亂——
可是這幾個人,都與揚州脫不了關係!
王凌,東漢司徒王允之侄(貂蟬義父的王司徒,不是鬼畜的王司徒哈哈!),曾任揚州刺史,聯合兗州刺史令狐愚謀立楚王曹彪為帝,事洩自盡,夷滅三族。
毋丘儉,魏明帝曹叡密友,鎮東將軍、揚州都督,他感念魏明帝厚恩,畢身效忠曹魏宗室,正元二年(255年),當司馬師擅自廢黜魏帝曹芳,憤起七萬淮軍,赴洛陽勤王,兵敗身亡。曹魏忠臣的代表人物。
文欽,時任揚州刺史,前將軍,與毋丘儉起兵失敗後逃往東吳,隨後在吳國又響應過諸葛誕對司馬氏的叛亂,但他與諸葛誕向來不對付,最後被諸葛誕所殺。
諸葛誕,諸葛亮的族弟,曾與司馬師一同平定王凌、毋丘儉、文欽的叛亂,那時便是鎮東將軍,假節都督揚州諸軍事。可他見到王淩、毋丘儉等人的覆滅,心不自安,也於甘露二年(257年)起兵反對司馬昭。最終兵敗被斬,夷三族。
陳成道:“王侍御參覽過的《希韶閣琴瑟合譜》雲:‘王凌、毋丘儉、諸葛誕輩皆自廣陵散敗,言魏之散亡,自廣陵始,故名其曲曰廣陵散’,此言不虛!”
“聶政此舉,在於提醒嵇中散:想要救你老婆家的曹魏,光避世啊,隱居啊,放浪形骸啊,是沒有用的!”
“你打鐵,可以去揚州打鐵嘛——但凡王凌、毋丘儉、諸葛誕哪一次起兵,兵器被你打造得銳利一點,說不定他們就贏了,司馬家就完蛋死媽了呢!”
陳成指著紹僕道:“嵇中散就是因為跟你一樣,把廣陵散當做是流行於揚州的普通民樂,未能領會深層含義,所以未曾阻止改朝換代,自己也被司馬昭所害。”
紹僕:“……”
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