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陵》。
可是,當這首詩被提名出來時,卻引發眾人鬨堂大笑!
雖然詩名中有“廣陵”,詩句中也有“揚州”——
可說實話,跟揚州關係不大啊!
寫這詩時,李白不在揚州,孟浩然不在揚州,都是在江夏。
這裡選的可是“揚州”的詩!
下次要是江夏排“十大佳作”,還是引用此首吧!
可是,以龔公子為代表的一方反對這種“教條主義”的觀點。
不在揚州,就不能寫揚州相關的詩了嗎?
“煙花三月”已寫盡揚州春日美景了!
“陳萇陳十一郎也沒來過揚州,那他寫的‘二十四橋明月夜,玉人何處教吹簫’——我還打算把他提名進來呢!”龔子業據理力爭,引起他的基友們一片叫好聲!
“二十四橋?陳萇?”王昌齡聽了這一句,心中讚歎,十分驚異,若有所思地打量著陳成——這可比今早當他和劉諝面寫的那兩首出彩多了!
看來這小子在自己面前,還是有意藏拙啊!
王大叔看陳成的眼神,既有欣賞,又有“嫉妒”,這小子啊……
陳成只能衝王大叔拱拱手,表達自己扮豬吃虎的“歉意”。
龔子業雙方爭執不休,但在小陳看來,他更願意站在龔子業這邊。
范仲淹寫《岳陽樓記》,也沒有去過岳陽樓,就憑著自己的想象洋洋灑灑地一揮而就,都是“想當然”寫的嘛!也不影響後世岳陽樓把他的名篇鐫刻樓上,還把“會背岳陽樓記免費登樓”當成一種旅遊營銷。
,!
蘇軾在黃州,明知道所在赤鼻磯並非“赤壁大戰”的故地,卻還是《前赤壁賦》《後赤壁賦》《念奴嬌·赤壁懷古》一套組合拳來一遍,搞得後人“文武赤壁”都會紀念一番,清人王煦還調侃說:“不是當前兩篇賦,為何赤壁在黃州”。
李白好歹真的暢遊過揚州,也寫過詩文,把他在武漢寫的這首算過來也不算過分,大不了各取一半,“故人西辭”歸屬給黃鶴樓,“煙花三月”歸屬給大揚州嘛!
一定要在揚州寫的詩才算,那正好,李白還有一首在揚州送人去武漢的詩——
《送儲邕之武昌》。
正好和送孟夫子的那首是倒過來的。
可惜,不出名啊!
如果這些都還沒有說服力的話,那小陳可以說在後世,你們提名的那些詩,包括李白的“水搖金剎影”,21世紀的很多人都不熟悉,大家去揚州,還真的就是衝著《送孟浩然之廣陵》“煙花三月”這四個字!
因為在古代來說,揚州名詩的代表人物李白、杜牧、徐凝(這是誰?)可以三分天下,再加上一個姜夔。
到了現代,可能就只剩李白了,因為只有他這首所有人都會背。
哪怕是杜牧,那麼多揚州名詩,都不一定是全民都會,更不要說“只知其詩,不知其人”的徐凝了。
煙花三月,普普通通的四個字,可以說是小陳這代人對揚州最深的記憶,也讓大家認為此時的揚州最美。去揚州旅遊的人,都集中在陽春三月來到揚州,外地牌照大大超過本地“蘇k”牌照。
所以啊,“你們這些古人”,還真是低估了這首詩的影響力,高估了後世人的文化水平啊!
僵持不下,眾人只能將這首名作暫且擱置,繼續提名其他詩作了。
“不怕不識貨,就怕貨比貨”,在李白、駱賓王、孟浩然等諸多大家的詩作都被提名出來後,那些原本還想著現場作詩揚名的青年詩人,一時間高山仰止,望洋興嘆!
這些人實在是太變態了吧!
今日如此多“珠玉在前”的情況下,仍然敢現場作詩的,恐怕只有“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