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中,賊軍到底是流民出身,雖說數量巨大,但是隻要打其七寸,並不難對付,他以少量兵力擊潰革左五營近十萬兵馬,斬賊數千,這功勞之大,以後可確保他平步青雲,而且他麾下現在又集結起了一萬多官兵,沿途州府縣城提供了他足夠的糧秣,南京更是這一次給他調撥了兵餉,可以說在新蔡一場大勝之後,現如今在他看來,他麾下的官軍是士飽馬騰,而且他也聽聞他很可能馬上就要升官為總兵官,這一次起碼也要給他封個太子太傅,所以他攜大勝之威,更是加快了行軍的速度,打算到汝州和賊軍見一場高低,一舉奪回汝州。
他也知道因為他在路上的遲延,汝州現在已經被賊軍所克,雖說這件事怪不了他,即便他按時趕到汝州,汝州也早已被刑天軍所攻佔了,而眼下熊文燦給他的命令是讓他率部先至洛陽,幫著洛陽守軍先收住洛陽再說,但是他總以為,刑天軍同樣也是賊軍,即便是比起革左五營兇悍一些,又能強到哪兒去?所以他並沒有打算徹底遵照熊文燦的命令,直奔洛陽,而是打算沿途先從賊軍手中克復汝州等地之後,乾脆就率領著得勝之師,直接進兵洛陽城,那才足夠的榮光。
黃得功在這方面,犯了一個和其它官軍大將們同樣的錯誤,就是沒有碰過刑天軍,根本不瞭解刑天軍的戰法還有刑天軍的厲害,所以僅從兵力上來分析,總覺得刑天軍並不可怕,想他前些日子碰上革左五營近十萬“大軍”,都一戰勝之,現如今據探馬細作回報,前方賊軍數量不過區區不到一萬,甚至兵力還不如他眼下集合光州和汝寧府掛黁之後的兵力雄厚,所以他在決定攻打不聽熊文燦的指示,直接率兵走汝州北上洛陽的時候,並沒有感到擔憂什麼,反倒是躍躍欲試的想要和刑天軍儘快交手,再來一場大勝,那麼朝廷對他的封賞肯定是少不了的,他也能聞聞的坐穩江北第一將的名號了,這當朝中流砥柱的名聲怎麼也就跑不掉了。
可是在他出汝寧府之後不久,便聽聞到刑天軍已經攻佔了寶豐和魯山兩縣,而且革左五營也已經到了舞陽縣境內,隱隱間似乎有要和刑天軍聯手的意思,這才讓黃得功開始有點緊張了起來。
如果說黃得功對刑天軍沒有一點了解的話,是不可能的,刑天軍這幾年和官軍屢次交鋒,而且皆獲得了大勝,大明眼下不少有名的大將,包括祖大樂、祖寬、賀人龍、左光先、許定國等都在刑天軍手頭上吃過大虧,而且還有劉儒明這樣的軍將死在刑天軍的手中,所以即便是身在江北的黃得功對於刑天軍也早已是聽聞已久了,之所以他會輕視刑天軍,主要還是因為長時間和革左五營以及其它變民軍交手,使他產生一種輕敵的想法,就是賊軍戰鬥力往往不強,基本上缺乏戰陣配合,而官軍方面即便是也強不到哪兒去,畢竟算是專業一點,往往只要膽大一點,敢於和賊軍拼殺,以少勝多是常見的事情,於是他才多少有點輕視刑天軍。
不過他也不是傻子,革左五營雖然是他手下敗將不假,但是其五營的核心成員,還是相當能打的,特別是老回回,麾下有一兩千兵將,早年都是邊軍出身,其中既有回民也有漢人,更有一些蒙古人,各個都是老兵油子,打起仗來,也不容小覷。
而刑天軍則是盛名之下,肯定也不太好對付,如果一旦讓革左五營和刑天軍勾結在一起的話,那麼以刑天軍的兇名,再加上革左五營的兵力,他這一次跑去洛陽,還真就不見得能討得到便宜。
所以黃得功在得知了前面的訊息之後,更是下令加快行軍速度,務求趕在革左五營之前,先克復寶豐縣,使得革左五營暫時不能跟刑天軍連成一體,那樣的話他方能有機會將其‘各個擊破’,麾下的官兵們雖然覺得連日趕路實在辛苦,可是黃得功現在正是火氣旺盛,也沒人想觸他的黴頭,於是這一兩萬官軍民壯們,只得再一次加快了速度,終於在十月底進入到了寶豐境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