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229部分

平時有一個個的軍府,軍府裡的軍官們就是鎮守官也是訓練教官,他們都是專業的。張超甚至都不太需要太操心軍餉、糧草的問題,府兵不需要軍餉、糧草,日常都是輪流訓練,訓練時才提供點伙食、津貼。

連軍械,大部都是府兵自備的。

多省事啊,而且府兵多素質很好。

歷史上,多少厲害的將領,結果分到一群扶不上牆的慫兵,結果一世英名不保。比如明末之時的孫傳庭,一度打的李自成剩下十八騎逃跑。結果坐了幾年牢出來,他自信滿滿的認為有個幾千人就能再把手下敗將李自成收拾了,結果等他看到了自己的兵,看到了自己的糧草軍械,也不由的哭瞎了。

一群叫花子,還是剩飯都沒有的叫花子,讓他們拿著打狗棍去打仗,這不是坑爹嗎?

其實張超認為,打仗不是什麼非常高深的事情。打仗跟做生意一樣,其實很簡單。

只要熟讀一本孫子兵法,都能成為一個大將。就跟趙普只靠半本論語,都能當好大宋第一宰相一樣。

孫子兵法裡面,就有極大的篇幅都是在講一件事情,計。不是計謀,而是計算。計算各種各樣的因素,最後等各項都做好了準備,算出有七成以上的勝算時,就可以去打仗了。

沒有很高的勝算,就別去浪。

孫子甚至反對百戰百勝,因為打了一百次勝仗,都還沒有完,就說明這仗打的糊塗,打的沒效率。孫子其實很講究效率的,要打,就一次打贏。

不但要打贏,而且還得要保證贏的同時,自己沒什麼太大的損失。

這其實就跟做生意很像,不管做什麼,得考慮成本,得考慮收益。

張超不喜歡把自己當成一個統帥,他更喜歡把自己當成一個總經理,他提出目標,分配任務給各部門,各部門都要拿出詳細的計劃。

一切算的精準,一切準備妥當之後,才會展開專案。

張超把這次出兵,拖了近兩個月,就是在做準備,各方面的算計,知彼,更要知已,算計敵人,更算清自己實力。

為了這次出兵,張超準備了兩個月,整整兩個月。

當各部門方方面面的準備工作,都達到了張超的預期後,他才同意了這次出兵。

偵察敵情、制訂作戰計劃、做好備用計劃、籌集好糧草軍械、準備好時間,預設好戰場,把士兵訓練好。。。。。。

兩個月後,萬事俱備,專案立了兩個月,一切就緒,終於開始。

韋雲起一路上一直在跟張超聊天,看似閒聊,但往往不經意中問出的一個問題,卻包含著他深思熟慮好的問題。

一個個問題得到張超的解答,韋雲起也對這場作戰,有了更全面的瞭解。

瞭解的越多,他對張超就越發的佩服。若說一開始見面時的那番客氣,還只是禮貌性居多,為了能夠在洮州有個好的開始而已。但慢慢的,他對張超的佩服越來越深。

因為他發現,一切盡在張三郎的掌握之中,是真的一切盡在掌握。

連行軍都早規劃好了,行軍路線,行軍多少裡,行軍的速度等等。

“你怎麼做到這些的?”

“多計算,多準備,自然就不是問題。其實打仗在我看來,出兵之前,已經決定了七成的結果,而行軍又佔了兩成影響,真正面對面的開打了,就只佔了最後一成影響結果的因素了。”

“我們現在這樣殺過去,不再派人先給冶利部人下最後通牒嗎?”韋雲起道。

“我聞當年韋公借突厥之兵征討契丹之時,就是打著借道突厥去與高句麗交易的名頭靠近契丹,然後突其不意的發起了進攻,最後大獲全勝的,對吧?”

“確實如此。”

“那就是了,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