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7部分

最終,明朝決定由中央政府統籌軍餉,除此之外,還從國庫專撥白銀兩萬兩,以作朝鮮流亡政府的日常開資。由於山高路遠,輜重由大陸運抵朝鮮半島費盡周折,以至於中途損耗糧草過多,前線所得甚少。明朝敦促朝鮮政府能夠盡全力籌措,以備不時之需。

由於中、朝雙方對日本實力均缺乏準確瞭解,使得萬曆皇帝無法決定出兵規模。

四 情報不準,導致明軍出師不利(1)

日軍登陸朝鮮半島兩個月之後,明朝即正式出兵,且不論明朝國內紛亂不已,這在人類社會的農業時代,已經是很驚人的反應速度。最初階段的入朝部隊由遼東方面軍組成,6月15日,官兵一千零二十九名、軍馬一千零九十三匹抵達朝鮮半島。

明軍渡過鴨綠江之後,朝鮮國王希望明軍能夠立即南下進攻日軍,卻不希望明朝將領擁有在朝作戰部隊的總指揮權。

明朝將領與朝鮮大臣之間發生了最初的糾紛。明朝將領認為戰報不詳,不可貿然出擊,堅持要等到後續部隊來朝之後才可出兵。由此可見,明朝方面對日本軍力的判斷是十分慎重的。

隨後,明朝方面發來第二批援朝部隊,與第一批赴朝部隊匯合,共計兵士二千三百四十八人、馬匹二千六百二十二匹。指揮官為遼東副總兵祖承訓,後勤則由駐防遼東九連城的總兵楊紹勳在中國境內籌備。但這一批部隊隨軍只帶了火銃等輕型火器,並沒有攜帶火炮等重型裝備。

7月15日,祖承訓率三千騎軍從安順連夜抵達平壤城外。至嘉山時,慎重起見,找來當地人詢問:“日軍主力是否還在平壤城內?”但對方提供的資訊很模糊,只是用道聽途說來的情況做了彙報。這一階段,祖承訓顯然有輕敵心理,他在戰前吹風會上舉杯仰天曰:“賊尤在,必天使我成大功也!”

16日拂曉,祖承訓乘日軍不備,派遊擊將軍史儒率領千總馬世龍、張國忠兩名軍官從七星門突入,手斬日軍十餘名。三千明軍騎兵隨後攻入城內,與上萬日軍展開激烈巷戰。

由於城內多狹小街巷,明軍無法施展騎兵衝鋒優勢,這種地形反卻有利於日軍裝備火繩槍部隊進行伏擊,日軍“左右發丸齊射”,以致明軍陷入險境。

馬世龍、張國忠等先鋒軍官被日軍火繩槍擊中身亡。

明軍戰敗,只有祖承訓等寥寥數人身免。退出平壤之後,祖承訓一日之內跨過鴨綠江以東的大定江。

朝鮮流亡政府得知訊息,急忙派出兵曹參知沈喜壽前往九連城面見遼東總兵,希望楊紹勳能下命令讓祖承訓留駐在朝鮮境內,但祖承訓尚未得到命令就已退過鴨綠江回到遼東。

祖承訓雖然兵敗,卻得到了第一手日軍情報,在其上呈給遼東總兵楊紹勳的報告裡面,對數個重要問題進行了詳細總結和分析:

一、部隊後勤不足問題嚴重影響軍隊進度,應該予以足夠重視;

二、朝鮮對軍事情報的掌握有重大失誤,戰前認為平壤城裡只有日本守軍千人,但經過實際交戰後,估計日軍兵力有萬人之上;

三、日軍輕火器裝備率很高,明朝需要派出重火器部隊予以壓制;

四、平壤城裡日軍方面有朝鮮人加入,朝鮮方面需要予以解釋;

五、中、朝部隊不能做到協同作戰,反而彼此相累,同赴平壤進行攻城作戰的也有朝鮮軍隊數百人,但臨戰之時,已逃逸大半,其怯戰、畏日心理可見一斑,做到戰時令行禁止,首先就需要解決在朝作戰部隊的指揮權問題。

對於情報提供以及日軍中有朝鮮人這兩個情況,朝鮮政府立即出面申辯。說明情報是由朝鮮地方人員提供,而朝鮮人助日截擊明朝軍隊,有可能是朝鮮兵器落入日軍,或因朝鮮軍士被俘受其脅迫所致。

初戰失利,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