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國時期的度量衡,基本還是使用實行了兩千多年的秦制,不過各地還有些差異。
1930年代,南京『政府』為了與國際接軌,並統一中國度量衡制度,解決不同地區之間度量衡差異給經濟發展帶來的障礙,以促進經濟發展,因此進行了度量衡改革。將“庫平營造制”改革為“市制”,為與國際接軌,將“市制”與國際標準制方便換算。特將“一營造尺”改為“一市尺”,等於33。33厘米=0。3米;一公里等於二市裡。“一庫平斤”改為“一市斤”等於500克=0。5公斤。“一升”=一“公升”。所以,此次度量衡改革又稱“一二三制”。“市制”與“庫平營造制”計量接近,老百姓易於接受。而市制與公制換算簡單,能為國際貿易接受。俗稱“斤有所短、尺有所長”,即市斤比庫平制重量小,市尺比營造制長。
不過,在重量單位上,十六兩一斤的換算仍然還在並行。賈景德並不相信宋哲武這個精明富家公子會不清楚這些,也更不相信宋哲武會沒見過三十二兩的“大黃魚”。
不過,興奮的賈景德還是耐心地向宋哲武稍微解釋了一番。
在給宋哲武簡單普及了一下度量衡知識後,賈景德激動的心情平靜了許多。
賈景德又看了一遍電報上的數字,長長地出了一口氣說:“文戈,僅僅金銀現款,就有7億多,這可解決了我們的大問題。我們北方發展建設委員會的財稅收入,雖說現在增長很快,可是建設發展需要的資金也很大,現在又在打仗,軍費支出又是一大筆。而花錢最多的,則還是災民的安置費用。”
賈景德掰著手指給宋哲武算著帳。
“……現在在太原行署、綏遠、南北蒙的災民已經超過3000萬,安置到北蒙的路費不算,僅這每人一個月的口糧最少也要兩塊大洋。這還是我們太原行署今年糧食大豐收,我們準備的也早,從國外進口了許多糧食,才沒有造成糧食漲價過多。”
“可是馬上就要進入冬季,災民們的冬衣、住處、取暖的費用開支會更大,平均起來每人每月又要兩塊大洋。這樣算來,每月僅災民的費用就得一億二。從現在到明年6月,災民的口糧全得我們北方發展建設委員會支付,即便再節省些,每人每月平均也得三元,九個月就得九個億以上。如果再加上安置這些災民的建設費用,以及幫助他們進行生產自救購置農具的費用,大概就得十一個億,如果沒有這筆錢,我都愁得要跳黃河了。”
賈景德嘆了口氣說:“我不是個迂腐的人,這些錢裡,有很大一部分並不是東北的官產,而是東北民眾的私人錢款,我們拿來多少有些名不正言不順,可是我們不拿也會被***人拿走,我們拿來,就當是東北的這些富人在做善事了。”
對於把東北人,主要是遼寧人的私人財產也一同拿來,宋哲武這個穿越人士心裡也總覺得彆扭,可是這也是沒有辦法的事情。宋哲武不願再提及這個問題。
“煜如,按你的說法,現在這些錢還不夠,還有四個億左右的缺口。這樣,回到太原後,這些錢款為了保密,還是要放到北方投資發展銀行,但是要單獨開列賬戶,對外只能說這是我的私人財產。當然,這筆錢以後是不需要還給我的。”
宋哲武思索著說:“那些珠寶首飾都要秘密送到天津、上海、廣州變賣,那些古籍、字畫、古董、瓷器、玉器,你和俊臣悄悄找人鑑定一下,有歷史意義的、是珍品孤本的,都要保留,那是我們祖宗留下的寶貝,那是不能變賣的,其它的都拿到上海、天津、武漢、廣州去賣了吧。記住,這些東西絕對不能在我們控制的地區賣出一件。”
賈景德很贊同宋哲武處理古籍、古董、字畫的原則,對宋哲武的安排他是完全贊同的。
賈景德想了想說道:“我沒有見過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