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一國領袖做事是要從國家大局出的。張漢卿的父親張作霖在世時,又一次日本住奉天的領事請他吃飯,飯後向張作霖所要一幅字,張作霖寫好後,在落款上寫下‘張作霖手黑’。回來後,他的隨從跟他說,大帥剛才的落款寫錯了,應該是手墨,少了一個土字,就變成黑了。張作霖說,沒有寫錯,送給中國人的是手墨,送給日本人的,只能是手黑。日本人一向惦記著我們的東北,我張作霖是一寸土地也不會給他們的,否則,我就是民族罪人。不僅土地我不會給他們,就是帶土的字,我也不會給他們。張作霖一個軍閥尚且知道禮義廉恥,不敢賣國,我蔣中正堂堂中華民國領袖,又怎麼會有買過之舉?說句自私的話,我蔣中正如果賣國,我賣的是誰的國,賣的是我蔣中正的國。”
蔣介石說的有些激動,臉色微微有些漲紅。
宋哲武認為,蔣介石是一個民族主義,確切地說是一個理性的民族主義,在他當政時,中國沒有在理論上失去過國土,甚至還在抗戰勝利後收回了西沙河南沙。還有一件事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說明這一點,後世七十年代,南越依靠美國給它的鉅艦,侵犯西沙,西沙守軍急需增援,解放軍東海艦隊要去西沙,走臺灣北部出洋繞道路程太遠,無奈只好冒險走臺灣海峽。當時國民黨的臺灣和大陸還在交戰,國民黨海空軍司令找到蔣介石,請示是否攔截,那時蔣介石的海空軍相比解放軍還佔優勢,一旦進行攔截,解放軍費吃大虧不可,更主要的是會耽誤增援西沙守軍。蔣介石沉默後,當時只說了一句話,‘西沙戰事吃緊啊!’,海空軍司令自然明白蔣介石的意思,不僅沒有攔截,還一路護送,使得及時增援西沙。最後,還派遣艦船給遠離大陸增援西沙的艦隊送去給養淡水。
已經平復下來的蔣介石聲音低沉地說:“我們國家自辛亥以來,戰亂不斷,災荒頻,現在經濟已經不堪重負,我們需要時間恢復。以現在的國力同日本開戰,失敗的一定是我們,我們需要時間,來恢復經濟,進行建設,比如你剛才所說,你要在山西進行經濟、軍隊建設一樣也需要時間。
如果在給我們幾十年,我們的國力強盛了,那是才有同日本一戰的把握。我們現在要的任務,就是抓緊時間,削平這些新軍閥,把國內的政局儘快平復下來,要攘外,必先安內。”
第一百零五章 改版的國防論(一)
哲武認為蔣介石的話還是有一定道理的,現在只要領土,確實要避免同日本開戰。可是一旦涉及領土問題,就不能不戰了,蔣介石就是因為一味避戰,才惹得民怨沸騰,輿論洶湧討伐,也才有了“西安事變”。不過真要是按蔣介石的想法,認真準備二三十年,抗戰絕對會是另一種局面。抗戰中,在得到大批美國武器的戰鬥力確實有很大提升,甚至是質的飛躍。
如一九三六年十二月十八日,為恢復被日軍切斷的緬國際援助通道,由當時中國唯一一個全機械化軍———杜聿明第5軍擔任進攻崑崙關的任務。擊斃號稱鋼軍的日軍王牌第5師團第21旅團長中村正雄。崑崙關戰役,是中隊對日軍攻堅作戰的次重大勝利,尤其是給了日軍王牌第5師團、第211旅團以殲滅性打擊,極大地鼓舞了中國的民心和士氣。而杜聿明第5軍,這個在中國被稱為機械化軍的部隊的裝備,也僅僅相當於美軍的輕型步兵師。
宋哲武也從蔣介石的話裡聽出,蔣介石對於中日之戰還是很沒有信心,不僅是現在,就是對於十年後,也同樣不抱可以抵抗住日本侵略的信心,更不要說戰而勝之了。
雖然,宋哲武也認為中日之戰開戰的時間約往後拖越久,越久對中國越有利。可是宋哲武這個穿越人士很清楚,不會拖得很久,中國已經沒有充分準備地時間了。一九三一年九月十八日,就會生“九、一八事變”,離現在只有兩年多一點的時間了。那時自己也許在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