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寬厚的皇帝,如今算得上君臣相得,但他也曾經歷過權利被世家和勛貴把持,自己動彈不得的前期的。
那時候他的身家性命都寄託在幾個手握兵權的將領身上,一直到林潁將林家軍的兵權交給他,他才慢慢有了話語權。
軍中是世襲制,除了他掌握的東北軍外,西軍的盧真,西南的鐘如英,還有把天子門戶的崔正,他們三人要是死了,繼承這三軍的必是盧家人,鍾家人和崔家人。
皇帝要冊封這三軍的大將軍也得問過這三家的意見,這就是現實。
而在朝中,科舉制承自大唐,同樣有各種各樣的弊端,甚至比之尤甚。
進士科考試中能有幾個寒門出身?
上一屆只有一個耳,三年過去了,那人現還在翰林院裡打雜呢。
幾乎錄用的都是官宦子弟,如今大梁還年輕,看不出什麼,但長久以往,朝政被朝臣把持,皇帝還有什麼話語權?
不僅皇帝,連百姓都沒了出頭之路。
扶持寒門,皇帝必然是願意的其中一個,而經過周武,他也應該看到了寒門發展的好處。
然而她只是個還未滿十七歲,閱歷不深的姑娘,她不應該想得這麼深的。
只能是林江在世時曾慨嘆過,她才知道這些事情。
林清婉邊想邊提筆,寫完後又改了兩遍,確認無錯漏後才收到盒子裡放好,只等朝廷的問責摺子來。
這一次朝廷的速度倒是快,她才收到任尚書的急信兩天,朝廷的問責書就到了。
林清婉打發了官差,便連夜寫了辯折,將辯折交給候在驛站的官差,看著對方走後才轉身驛館。
身為郡主,林清婉是有具折上奏的權利的,同樣的,也有寫密摺的權利。
驛館收到她的密摺,不敢耽誤,立即換了衣服出門。
他們有另一條路線,並不與京城來的官差們同一條路,且因是密摺,他們可以驛站換馬,速度更快些。
所以皇帝是先收到了密摺才看到辯折,當然,這已經是六天以後的事了。
現在雙方都很平靜,他們也是很忙的好不好,鍾如英和蘇章又立了大功,現在南漢已經是負隅頑抗,眼見著就要打到南漢的都城了。
朝臣們覺得是時候把鍾如英召回來了,不然真讓她與大楚的軍隊碰上,到時候就不是大梁和大楚合夥吞了南漢,而是大梁要以一抗二了。
有人提議自然有人反對,理由也很充分,&ldo;鍾將軍智謀雙全,南征正是有她才能如此勢如破竹,此時眼見著就要攻入南漢都城,怎能這時召回?
若是因此貽誤戰機,反倒讓大楚搶先攻入南漢都城,那才是得不償失。&rdo;
&ldo;不錯,不能此時召回,陛下,不如等如英郡主攻下都城後再召回。&rdo;
&ldo;萬一鍾將軍壓不住脾氣跟大楚打起來怎麼辦?&rdo;有大臣反駁道:&ldo;不是還有二皇子,趙捷和蘇章嗎?難道他們三人還比不上一個鍾如英?&rdo;
當下有人嗤笑道:&ldo;比不比得上看他們的戰功便知,難道還要人說嗎?&rdo;
&ldo;趙捷雖也有勝戰,但接連失利兩次,要不是蘇將軍救援及時,只怕二皇子都受牽連。要我看南征軍中除了鍾將軍和蘇將軍,其他人也不必再提。&rdo;
&ldo;難道二皇子也不能提嗎?&rdo;
當下有人很不客氣的嗤笑,雖未明說,但意思很明顯,就連兵部尚書都不說話。
其實趙捷失利並不全是他的錯,他為什麼失利,朝中有大半大臣心中有數,說到底還是二皇子急功近利,瞎指揮。
</br>
<sty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