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陸軍航空兵取得了空前勝利,地面上的日軍將領盤算著中國空軍被一氣吃掉近一半,損失近300多架戰機,必然是傷筋動骨,估計要縮回西伯利亞腹地好好療幾天傷。一想到在沒有中國轟炸機在頭頂上投下死亡,日軍立馬又來了勁。…;
9月3日凌晨,西伯利亞駐屯軍第26、28兩個聯隊在小松原中將的帶領下偷渡桑葉河,摸上了巴因達崗。看著日本人彷彿從地底下鑽了出來,東北軍騎6 師被打得措手不及,天還沒亮就被追到巴因達崗西北的地方。好在一位軍官9月2 日夜巡巴因達,發現日本人的夜襲,立刻跑回第一集團軍司令部將這一緊急軍情報告給了鍾離衛。 鍾離衛立刻把手邊的東北軍和東北軍所有的坦克、裝甲車、摩托化騎兵一股腦砸向巴因達崗,天剛矇矇亮,鍾離衛自己也來到距巴因達崗最近的本方陣地,還帶來了炮兵第185 團等重炮部隊。而在日軍想象中已經被打殘的中國空軍也蜂擁而至。早上7 點30分,多達 73架的“快刀”轟炸機在巴因達崗上空展開死亡的陰雲,幾架已經被東北軍排山倒海般的數量優勢嚇壞的日軍“烈風”戰鬥機恪守了武士的責任,向東北軍機群發動自殺的反擊,卻瞬間被高空呼嘯而下的“披毛犀”戰鬥機擊落。更多的中國戰鬥機趁日軍全神貫注對付轟炸機的機會,狠狠的向地面上日軍倉促構築的陣地潑灑彈雨。在被重炮和空中降下的火雨洗刷了幾個小時之後,東北軍的坦克11旅發動進攻,已經被炸的支離破碎的日本防線被中國鐵騎一碾而過。 不過日本人卻憑藉其野獸般的兇頑又扛了一天,雖然在東北軍空地一體的滾滾鐵流面前被一點點的拍向面向桑葉河的巴因達崗東斜坡,參戰的日本士兵卻相信他們最終能透過桑葉河上的浮橋取得援兵或者逃出昇天。誰知9月5 日凌晨3 點,當前線日軍再也支援不住準備利用浮橋撤退的時候,浮橋卻在他們面前被炸成了碎片。但這並不是東北軍重炮或者戰機的抽薪一擊,而是那位 7日夜裡就率司令部偷渡逃回的小松原將軍擔心東北軍順浮橋衝過桑葉河,竟不顧在對岸拼命苦戰的部屬,命令工兵炸橋。前有追兵,後有大河,渡河的日軍最終在河灘上悲慘的全軍覆沒。值得一提的是,東北軍還派出了一架“鴻雁”炮艇機以河灘為試驗場,拿叫天天不應叫地地不靈的日本敗軍做靶子,搞實戰試驗。這種炮艇機是在“鴻雁”戰略轟炸機的基礎上透過加裝機關炮和榴彈炮的試驗機。一共只有4架。“鴻雁”炮艇機在桑葉河戰場的試驗給東北軍高層和飛機設計師們留下了很好的印象。
當9月5 日的太陽懶洋洋的爬起之時,巴因達崗戰鬥已經曲終人散。地面上的日軍兩個聯隊全部被消滅,數百門火炮被全部摧毀,天上的飛機也好不到哪去,根據中國方面的記錄,共有75架日本飛機被擊落。
巴因達崗血戰之後,桑葉河兩岸陷入了一種詭異的寂靜之中。三天的血戰,把中日雙方軍隊的各種弱點和問題都暴露了出來。東北軍發現來自蒙古的騎兵部隊(很多是民兵)雖然拿著現代化的武器,但在組織結構和訓練方面卻與正規軍的水平相差甚遠。就算是東北軍自己,對日本軍隊的狡詐陰險和兇頑死硬,也缺乏足夠的準備。而西伯利亞駐屯軍也被東北軍的彈流火雨砸明白了——“皇軍”除了狂熱的“武士道”精神外,裝備和火力和中**隊相比,實在是差得太遠。尤其是在裝甲兵作戰方面,差得已經不是一星半點了。所以中日雙方都開始抓緊時間進行部隊的重建和整編,雖然是爭分奪秒,但很多暴露的問題其實都是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因此,這一段時間除了中日兩國磨刀霍霍的聲音外,桑葉河還算是平靜。
wqe
(四百九十九)越燒越旺的戰火
地面部隊憋在營地瘋狂的磨刀,雙方在天上的飛機除了每天的例行巡邏,也沒閒心成群結隊出來尋釁滋事一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