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戰爆發後補給艦航不足的問題立即暴露了出來
可以說,在多次海戰中,都出現過艦隊需要進行燃油補給而錯過有利戰機的情況,甚至使艦隊陷於被動之中
所幸的是這些問題暴露得非常及時
在兩次硫黃島海戰中,中國艦隊續航力不足、且海上補給困難的問題就暴露了出來而且海軍有了正確認識
結果就是,在一九四零年底,海軍就決定建造一種能夠跟得上航母戰鬥群,而且能夠為艦隊提供全面補給的式補給艦因為集燃油、淡水、彈藥、食品、維修裝置等多項補給能力於一身,所以海軍給這種式補給艦取了一個非常特切的名字,即“戰鬥支援艦”,形象的說明了該艦扮演的角色
可以說,這個名字非常直觀
顧名思義,戰鬥支援艦,就是為戰鬥提供支援的戰艦
顯然,為了讓戰鬥支援艦具備伴隨艦隊作戰的能力,就不能採用商船的設計與建造標準了,必須將其視為戰艦
所幸的是,中國的幾家大型造船廠都建造過補給艦,有這方面的設計與建造經驗
花了不到半年,江南造船廠與北方造船廠就完成了戰鬥支援艦的設計工作,而且同時獲得了海軍的訂單
一九四二年六月,江南造船廠率先向海軍交付了第一批兩艘“太倉”級戰鬥支援艦
一個月之後,北方造船廠也向海軍交付了兩艘“太豐”級戰鬥支援艦
這四艘戰鬥支援艦的最高航都在二十七節以上,持續巡航度達到二十四節,完全達到了海軍提出的要求“太倉”級的滿載排水量高達一萬八千四百噸,一般情況下運載六千噸重油、一千五百噸航空汽油、七百噸彈藥、五百噸淡水、一百五十噸冷凍食品、以及其他物資二百五十噸,總運載量高達九千一百噸,一次能夠為一支航母戰鬥群裡的所有戰艦提供油水、彈藥與食品補給“太豐”級稍微大一些,滿載排水量為一萬九千六百噸,總運載量與“太倉”級相當,為九千四百噸與“太倉”級相比,“太豐”級的乾貨補給能力加突出一些
因為在交付後需要進行驗收測試,所以這四艘戰鬥支援艦沒有參加印度洋的作戰行動
此外,為了與後期出現的航較慢的戰鬥支援艦加以區分,中國海軍把所有最高航過二十四節的戰鬥支援艦都定為“快戰鬥支援艦”說得簡單一些,也只有快戰鬥支援艦能夠伴隨艦隊作戰
有了能夠伴隨作戰的快戰鬥支援艦,艦隊作戰自然加方便了
說得簡單一些,艦隊指揮官在策劃作戰行動的時候,再也不需要為安排補給而勞心費神了
戰後,很多人都認為,快戰鬥支援艦的意義,絲毫不亞於採用了斜角甲板的航母
道理很簡單,快戰鬥支援艦成為了中國海軍的力量倍增器,大幅度提高了中國艦隊的作戰效率
在快戰鬥支援艦出現之前,中國艦隊平均每週要進行一次燃油補給,如果在執行高強度作戰任務,平均每過三天就需要進行一次彈藥補給,而補給艦無法伴隨艦隊活動,所以只能安排在遠離戰場的海域進行如此一來,艦隊就需要花費很多時間往返於戰場與補給海域之間
有了快戰鬥支援艦,相當於節約了大量無意義的航行時間
雖然艦隊的補給頻率沒有降低,但是補給效率大大提高,因此可以用來執行作戰任務的時間就相對延長了
此外,第二批快戰鬥支援艦還具備一定的維修能力,能夠在海上維修對戰艦提供維修服務如果與浮船塢、駁船等配合,還能在錨泊地對受損戰艦進行修理,進一步提高了戰艦的持續部署能力
在大戰的前三年,中國海軍艦隊的平均部署週期只有四個月
也就是說,在離開母港四個月之後,艦隊就得返回做必要的維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