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懷疑“大躍進”的上書,可說也是一例。毛澤東很看重這封信的意見,認為計委領導從未反映過。我們幾個人在會議前期幾次被召見,毛也是認真聽取我們的意見的。只是後來彭德懷、張聞天這些大人物開了口,事情才變得複雜而不可收拾了。
(然而,由於全國上下的極左思潮,受到毛澤東讚揚的李雲仲並沒有逃脫厄運。廬山會議後,他被撤銷了一切職務,開除黨籍,下放勞動。“*”中 ,他曾長期在黑龍江的一個煤礦當礦工,歷經艱辛,直到*。)
7月26日,各小組的會議還傳達了毛澤東的一條指示:事是人做的,不僅對事,也要對人。要劃清界限,問題要講清楚,不能含糊。這條指示與對李雲仲信的批語,使得廬山會議又起波瀾,彭德懷被拋上了浪尖:既然對人,就新賬舊賬一起算吧。於是,彭德懷一貫動搖啦,這次反對總路線,過去執行的就是王明路線;從洛川會議到百團大戰,在戰略方針上與主席對立啦;鬧獨立王國,講資產階級的自由、平等、博愛,不聽黨的話啦……後來竟說彭德懷的入黨動機都不純,是帶著入股思想入黨的。。 最好的txt下載網
廬山:歷史的插曲(12)
在發言中曾說過彭德懷一些好話的人大為緊張。有人正式宣告,收回說彭德懷是好同志的說法,表示要重新評價彭德懷。
過去主持過反冒進,在7月23日還認為彭德懷的問題“沒什麼了不起的”周恩來,也感到一些壓力。他不得不進一步表明自己的態度。
就在周恩來說過“不能單算經濟賬,還要算政治賬。區域性和全域性,還有當前與長遠,得失要算總賬,去年絕非得不償失、得失各半,而是得多失少”之後,他還是算起了“經濟賬”:
“落實以後繼續前進,絕不是機會主義。這就是政治態度。洩氣思想是動搖總路線。我們只是去掉一部分虛氣。”
“另一種偏向是,盡說些空話,看到問題不去解決,熟視無睹,放心得下,這同樣是右傾。表面積極,總責備下面,光說空話,這實際上幫助了懷疑派。否認失調,否認緊張,這也是一類工作態度。”
“今年850萬噸鋼材,最後算賬只700萬噸。不要沉溺在小洋群中,兩條腿要走穩當,如意算盤不能打得太多,不要怕拍王鶴壽的桌子,各部是否有這類事?幾十萬條錯誤,不能動搖總路線。問題只是偏差與不力,有的人碰到一個問題出現,就又懷疑一番;只看到個別現象,又忘記了全域性和真理。我焦心如焚,置身其中。”
“我不安了半年,並非對總路線動搖。但決不可盲目樂觀。鋼材訂貨,找不到廠長,心裡著實難過的。總之,積極負責,不說空話,面對鐵的事實,從武昌會議至今已八個月了,大家在小組會上要作適當自我批評,不要怪地方。”(毛澤東、周恩來等發言內容均摘自李銳:《廬山會議實錄》及謝春濤:《廬山風雲》,中國青年出版社)
他還指出,基建用鋼材要減32%,共250萬噸。生產用鋼材減52萬噸,減9.2%。實幹,苦幹,巧幹,落實各項指標和措施,大家想辦法,同心同德,不埋怨,不畏難。
作為當家人,周恩來不能空談總路線,空談九個指頭和一個指頭,他自上了廬山,就沒有停止對這兩年經濟計劃的落實,為此他憂心如焚。可是正值批鬥升級、對事又要對人之際,他要遵從毛澤東的指示和意圖,保衛“總路線”,言詞之間,顯露出他內心的矛盾。
廬山會議研究專家謝春濤評論說:從周恩來的講話可以看出,他實在是用心良苦。一方面,作為前次“右傾錯誤”的主要責任者,不得不在新的*中表明自己的“正確”態度,批判彭德懷的“右傾錯誤”;另一方面,作為全國經濟工作的實際領導者,又必須正視國民經濟困難的現實,從鋼鐵工業完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