備以逸待勞,疲憊秦軍。
雙方在長平一帶相持不下,進入僵持階段,秦軍因為補給線拉得太長,相持對他們非常不利,一直想打一場野戰速勝,但廉頗就是堅守不出。
這場戰爭開始以後,趙國可謂名將如雲,雖然趙奢出世,但廉頗、李牧、田單等濟濟一堂,本來沒有趙括什麼事情。
但長時間的僵持,對於雙方上位者的心理,是一個嚴峻的考驗。
最先沉不住氣的,還是趙孝成王。他為了快點結束這場戰爭,把全國的名將都召集起來,就趙軍主動進攻,對長平的戰局的轉歸進行了論戰,其實就是對戰局進行了推演。
趙括作為名將趙奢之子,論戰“可謂天下莫能當!”,自然也在被邀請之列。
趙括沒有辜負他“紙上談兵”的千古名聲,他提出的作戰思路,駁倒了眾多的名將,得到了大家的一致認可。
但戰爭從來都不是單純的軍事對抗,僅僅是政治的延續,而且比拼的是國家的經濟實力!
趙括雖然在論戰中勝出,但他的戰爭思路並沒有被採納,因為趙國朝堂上下,激烈爭論的不是怎麼去打仗,而是戰與和的問題。
在戰與和的問題上,趙國大臣虞卿等主戰派認為,在目前雙方僵持的情況下,向秦國提出議和,就等於先洩了心氣,主動權就會落在秦國手中,不能議和。
而以樓昌等大臣,則認為應該與秦國直接議和,雙方僵持的情況下,有人提出,應該做的是派人攜厚禮,去楚、魏兩國交涉,三國合力抗秦。
楚、魏若出兵攻擊,秦國的主力被趙軍套牢,必然會對秦國造成致命打擊,整個戰爭的形勢必將發生根本性改變,趙國也將不戰而勝。
趙孝成王,本來就是一個沒有擔當的人,他當初接受上黨郡,也就是貪圖漁翁之利。
誰知道成了現在這個局面,長平之戰,可以說賭上了趙、秦兩國的國運,趙孝成王沒有這個膽量!因此,他選擇了議和。
趙孝成王直接派使者鄭朱入秦議和。趙孝成王給他的底線是:可以把上黨郡讓給秦國,但不能是全部,就算是留下一個小城也行,那也是他趙孝成王開疆拓土的證據。
:()馬謖別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