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獲上位蠻王多年,自然深諳用人之術,對三洞元帥還是相當尊重的。
他這次發動叛亂,時間比較倉促,號稱十五萬大軍,其實不過五、六萬人馬,他自己部落帶來的兵馬還不足一萬,這次叛亂的主力,其實就是孟獲新徵服的大水洞、黃河洞、花園洞三大部落的殘兵敗將,這些士卒相當於炮灰的存在。
三洞元帥帶來的三萬兵馬,佔了三大部落現存兵力的大半,要說三洞元帥心甘情願,肯定不可能,但這也是蠻族戰敗者必須要付出的代價,否則族人就會被勝利者無情屠殺。
雖然是炮灰,孟獲當然不希望三洞元帥帶走這麼多人馬,但他不好直接否決三大洞主的提請,就把目光看向在坐的其他部將領。
賀雲、方山二人,本就對救援有異議,現在金環三結、董荼那、阿會喃要帶走近半人馬,自然不會贊同,他們互相對視一眼,還是由方山先站起來提出反對意見。
方山提出的理由很簡單,就是斥候打聽到攻打糧草大營的蜀軍不足萬人,而留下與孟獲主力對峙的蜀軍近三萬餘人,絕對不能給諸葛亮以多打少、各個擊破的機會。
賀雲還建議:三洞元帥各帶三千人前往三岔嶺,加上鍾嶽四人的五千餘兵馬,兵力還是佔優,這樣一來,兩個戰場都具有優勢兵力。
孟獲也擔心自己兵力不足,被諸葛亮所乘,對賀雲和方山的提議非常動心。
最後透過一番討價還價,孟獲拍板,讓金環三結、董荼那、阿會喃各帶五千兵馬前往支援糧草大營,糧草大營的總兵力是蜀軍兩倍有餘,足以自保。
孟獲的大營和諸葛亮大營相比,雖然沒有太大的優勢兵力,但這個營寨孟獲經營已久,地勢險要,易守難攻,倒也不怕諸葛亮前來攻打。
對於諸葛亮派兵支援糧草大營,孟獲也有預案,他派出大量斥候,根據諸葛亮的出兵多少情況,分別採用偷襲大營和尾隨夾擊兩個方案。
金環三結、董荼那、阿會喃三人領軍前往三岔嶺,單獨接戰都不是三岔嶺近萬蜀軍的對手,三大部落報團取暖由來已久,合兵一處前往。
三大部落也不是鐵板一塊,金環三結、董荼那、阿會喃雖然有當炮灰的覺悟,但都不想自己的部落傷亡太大,就誰為前部先鋒的事情,三人爭吵了半天,最後還是抓鬮確定,由阿會喃在前面開路。
張嶷這次被諸葛亮重用為先鋒,自不會錯過任何立功的機會。
他與王平、馬岱等人接到孟獲援軍到來的情報,立即商議,為避免背腹受敵,他們決定主動出擊,先擊敗孟獲的援軍,再打糧營。
作出決定以後,只留下田石的兩千軍馬堅守大營,虛張聲勢。而張嶷、王平、馬岱三人,在夜間悄悄地領軍離開,潛行三十餘里,在離阿會喃營地不到十里的峽谷設下埋伏。
這裡是張嶷他們提前準備好的陣地,檑木、滾石等物品一應俱全。
第二天一大早,因為再有幾個時辰就能達到三岔嶺糧草大營,三洞元帥並沒有派出斥候打探,直接領大軍前行,不久之後就來到了伏擊圈。
張嶷一聲令下,兩邊山坡上檑木、滾石轟然而下,緊接著又是一波箭雨,三洞軍馬死傷眾多,部隊大亂。
三洞元帥有心儲存實力,當然不會死戰,後面的董荼那、金環三結,看到阿會喃被伏擊,可沒有救援的想法,下達撤退的命令以後,率先轉身就逃。
阿會喃作為前鋒,五千士卒幾乎全部進入了伏擊圈,是張嶷他們重點打擊的區域,很快就折損了數百士卒。
但阿會喃可沒有決戰的勇氣,他大聲發出撤退的命令,連帥旗都顧不上,轉身逃走了。
張嶷等人並沒有乘勝追擊,而是快速打掃戰場,加上收拾戰利品的時間,整場戰鬥用時不過兩個時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