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備派馬良出使江東議和,本來是就準備和孫權平分荊州。
以他對孫權的瞭解,知道孫權必定能夠就坡下驢,答應議和,此行並沒有什麼難度,只是讓馬良有一個立功封賞的藉口。
劉備佔據荊州的目的和孫權不一樣,他並不是想擴大自己的版圖,只是想多一個向外抗張的攻擊點,因此,並不十分在意地盤的大小。
他的底線是留下江陵、武陵和襄陽三郡,才有足夠的縱深,保證在受到攻擊時,自己能夠有時間救援。
而孫權雖然有擴張地盤的想法,但他更在意的是江東的安危,現在劉備與他共享長江天險,而在陸地上也無險可守,因此,他需要扼住江陵這個要道,給自己增加安全係數,這才咬住江陵郡不放。
現在知道江陵是要不回來了,孫權退而求其次,湘水為界,讓孫權面對劉備也算是有險可守,是他最能接受的方案。
輕易就能議和成功,就算是馬良的大功勞,用來補償馬謖戰勝呂蒙軍的功勞。
誰知道,馬良的能力和運氣都不差,居然很快就達成和議。
在雙方商討邊界劃分時,馬良為了省事,就提出了以湘江為界的建議,居然說道了孫權的心坎上,雙方可謂一拍即合。
取得這麼好的談判結果,連劉備都沒有想到,這足以頂得上他準備給馬良的封賞。
馬謖的那份功勞,讓劉備就有些為難了!
賞罰不分明,可不是他的作風!
劉備真不知如何安置馬謖,他最害怕馬謖跟隨他參加漢中之戰。
因為同在一起作戰,三弟張飛,就有足夠的理由讓馬謖充當他的副將,以張飛的武力,再加上馬謖的謀略,說不定漢中郡就被他們搶過來。
這可不是當年在襄陽,馬謖悄悄逼得夏侯惇棄城而走,功勞可以秘而不宣。
這次在眾目睽睽之下,要是馬謖再立下這等大功,劉備想不用都不行了,再想要雪藏是不可能的!
劉備正在為難之計,馬良和馬謖聯袂而至。
劉備吃了一驚,不知道發生什麼事情了,劉備認為他們兄弟一起來找自己,十有八九是為了馬謖的職務問題。
但事情並不是他想的那樣,是馬謖的父親去世,他們兄弟前來,是請求回鄉守孝。
漢代以“孝”義治天下,盛行“丁憂”。
官員的父母死去,官員必須停職守孝,被稱為丁憂
丁憂期間,丁憂的人不準在位為官,如無特殊的原因,朝廷也不可以讓丁憂的人繼續為官。
但這也不是絕對的,在緊急情況下,還是需要“忠”字當頭的!
自古“忠孝不能兩全”,需不需要丁憂,還是當權者說了算。
根據當權者的建議,朝廷可以讓丁憂的人為官,被稱為“奪情“。
漢代是儒家一家獨大的開始,那些官員非常講究禮儀,非但父母三年之喪要丁憂,就是兄弟姊妹之喪,也要丁憂。
劉備剛才還擔心馬謖要跟自己去漢中,一轉眼,他們兄弟兩個都要離職回鄉,又給了他一個新的難題。
劉備手下文官雖然算不上人才濟濟,但找一個勝任荊州行政長官的人選,還是沒有問題的,問題是能不能和關羽做好配合。
劉備知道,如果自己派出的官員不符合關羽的心意,雖然他未必敢抗命不遵,但文武不和,荊州的局勢就有點玄了!
這個問題並沒有難住劉備,他很快就想出了一個兩全其美的主意,那就是讓馬良“奪情”繼續留任,而馬謖則回到家鄉,代表他們兄弟兩個“丁憂”。
劉備的這個建議合情合理,馬良還是按照儒家的禮儀,再三請求“丁憂”,但劉備都不許,只得留下來繼續主持荊州政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