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繚亂,難以接受。
即便是孫權,也有目不暇接之感!
先是曹操病逝,曹丕主導上演了一場漢獻帝禪讓的大戲,曹丕登基為皇帝。
緊接著,劉備不甘落後,也在成都宣佈上位皇帝,繼承漢統。
三家勢力,有兩家都已經稱帝,要說孫權心裡沒有想法,那是不可能的!
與曹丕的把持朝政、水到渠成不同,孫權並沒有漢獻帝在手。
也與劉備是漢室宗親不同,孫權也無法自圓其說,繼承漢統。
孫權多次與部下心腹張昭、顧雍、陸遜、諸葛瑾等人商談,因為名不正言不順,沒有一個人主張他稱帝的。
相反,孫權部下的文臣武將,都提出讓孫權做好大戰的準備。
因為按照慣例,新皇上位,都是有大動作的。
曹丕和劉備登基以後,可不是大赦天下那麼簡單,還要必須要四海賓服。
孫權既然無法稱帝,也就是無法和曹丕、劉備平起平坐,他就面臨著一個選擇,那就是向誰稱臣的問題。
這是一個兩難的問題,孫權不管向誰臣服,都會遭到另一方的攻打。
而臣服的一方,並不是一個可以依賴的靠山,不但不能引為援手,還需要嚴加防範。
因為孫權作為臣屬,就是所有的地盤、權利被剝奪,也是名正言順的。
孫權並沒有急於表態,而是先調兵遣將,把自己的疆界,守嚴實了。
孫權和文武百官討論的結果是:不管是曹丕和劉備誰來進攻,首選之地,自然是孫權用不正當手段奪取、且人心未定的荊州,因此,孫權一直在公安鎮守。
公安是劉備佔據荊州不久之後修建的都城,其實是不想進入想孫權借來的江陵。
因而在修建的時候,並沒有下大力氣,城市的規模和防禦力都不夠,孫權並不想在這裡防守。
透過多次考察,孫權相中了鄂州,這裡地處荊州中心,伴山依水,地勢險要,易守難攻,於是,孫權改鄂州為武昌,在那裡修建堅城,準備把武昌作為荊州的治所。
做好了抵抗劉備的準備,孫權可不認為自己搶奪了劉備的荊州,用臣服這麼一個幌子就能打消劉備奪回荊州的心思,
因此,他決定選擇歸順曹丕,一起對抗劉備。
:()馬謖別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