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芝上殿覲見孫權,早已將生死置之度外。
雖然一路走來非常從容,面無懼色,但要說心裡一點不害怕,是不可能的。
雖然自古有“兩國交兵,不斬來使”的陳規,但殺害使者的大有人在,侮辱使者的行徑更是屢見不鮮。
像鄧芝這樣胸懷大志的人,要是被孫權侮辱一番,比殺了他還要嚴重。
孫權安排如此排場,他也驚出一身冷汗。
好不容易危機過去,見孫權轉而相求,鄧芝決定稍微拿捏一下對方,爭取主動,就滿面難色地回答道:
“大王剛才還想著油烹小臣;現在卻要讓小臣給您辦事,而且是是事關我國邦交的大事,大王自己都狐疑未定,怎麼能夠取信於吾皇陛下?”
孫權當然知道鄧芝是要扳回臉面,也不想給鄧芝留下喜怒無常猶豫不決的印象,就拱手一禮,說道:
“孤意已決,先生勿疑。”
鄧芝也就是要掙點面子,就非常痛快地答應了孫權的要求。
孫權想要當場拍板,但心裡還沒有合適的出使人選,就留鄧芝在驛館,善加款待。
本來,孫權與劉備結盟以後,一直是有專使的。
剛開始是魯肅,因為是他力主與劉備結盟,就充當兩人的傳話使者。
魯肅病故以後,諸葛瑾因為與諸葛亮的關係,成為西川與江東的專使。
但劉備東征時,並沒有給諸葛瑾留面子,諸葛瑾也以此為由,不再答應出使西川。
孫權眼見曹丕進攻西川四路大軍全部撤退,因為賀齊進攻晉宗,孫權已經與曹丕翻臉,顯然是曹丕下一次打擊的目標。
蜀漢要和東吳結盟不假,但以諸葛亮算計之精,打一個時間差,完全有可能,讓孫權深懷戒心。
只要蜀漢把和東吳結盟的時間,稍微拖延數月,曹丕沒有顧忌,進攻江東的手段就要狠辣得多。
為了儘早把結盟的事情定下來,孫權想把派使者和鄧芝回訪蜀漢,免得夢長夢多。
對這次結盟,孫權勢在必得,派出的使者,可不敢隨意。
孫權一時也拿不定主意,大會群臣,商議道:
“孤掌江南八十一州,更有荊楚之地,反不如西蜀偏僻之處也。蜀漢有鄧芝,出使我國不辱其主;難道我東吳沒有一個人能夠出使蜀漢,準確以轉達孤的意思?”
因為關羽被呂蒙所殺,荊州被奪,劉備集團與江東交惡已經數年。
在劉備東征之時,孫權多次派使者求和,都被劉備拒絕。
劉備敗退以後,孫曹之戰爆發,劉備派使者表達自己的善意。
但劉備的前提,是孫權必須臣服漢朝。
而劉備以漢朝的正統自居,臣服漢朝就是臣服劉備,這是孫權無法接受。
孫權處心積慮,左遮右擋,先後和劉備、曹丕開戰,爭的是和劉備、曹丕平起平坐的資格。
現在諸葛亮派鄧芝表達了善意,兩國友好、平等結盟沒有什麼問題,但如何爭取主動,不辱使命,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朝中有此能力的官員不少,但他們並不需要這份功勞,更因為愛惜羽毛,怕被諸葛亮壞了自己的名聲,一個個都不主動出來領命。
諸葛亮在江東的名聲,可不僅僅是神機妙算,還是一個舌戰高手。
在赤壁之戰中,諸葛亮舌戰群儒,讓江東群臣記憶猶新,誰也沒有把握能夠說服諸葛亮,哪敢自找麻煩!
孫權也害怕諸葛亮刻意為難自己的使者,讓東吳蒙羞,不敢輕易派人出使。
當然,出使外國,一旦不辱使命,意味著升官發財。
下面也有不少官員躍躍欲試,想要搏一個前程,但又怕自己的分量不夠,被孫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