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與孫朗這個官倒聯手經商十餘年,壟斷了不少的市場,馬家得到了豐厚的回報。
江東是馬家留下的一條退路,馬叔常用經商所得利潤,就地購置的產業可不少。
馬家與孫朗合作,本來是馬謖撮合的。
但因為馬良在夷陵之戰中意外身亡,江東與馬家雖然說不上生死大仇,但也不容易化解。
孫權招攬馬謖的想法,也已徹底破滅。
剛好孫朗犯到了孫權手裡,孫權當然是“一不做,二不休”,直接把孫朗的生意全部接收,也等於間接打擊了馬家,可謂一舉兩得。
所謂“做人留一線”!
就算是孫權,也不敢把事情做絕,還是留下了馬家在江東的其他產業和生意。
俗話說:“窮不與富鬥,民不與官鬥。”
馬家丟失了江東的大部分市場,只能是偃旗息鼓。
馬家並沒有與江東之主孫權作對的底氣,更沒有“魚死網破”的必要。
對一個傳承久遠的大家族來說,利益只是暫時的,家族的安危才是第一位的。
當年馬叔常給孫權捐助錢糧,也是得到整個家族的認可,孫權不動馬家的其他產業,也算是償還人情了。
這次馬叔常前來江東拓展市場,可不是他獨斷專行,甚至他找暨豔謀取官位的計劃,也得到了家族的授權,只是出仕的族人,需要由家族認決定。
如果孫權直接徵辟馬叔常,這是馬叔常個人的殊榮,自然不可用其他族人取代。
馬家子弟在江東謀取官位,對蜀漢也許有不忠的嫌疑,但這在世家大族中是司空見慣的事情,並沒有人認為有什麼不妥。
劉備對馬謖的才華非常看重,他自知壽命不多了,準備先把他打磨一陣子,留下來輔佐劉禪。
提拔重用馬謖的恩遇,劉備自然要留給劉禪。
因為事關重大,劉備也害怕引狼入室,他對馬謖本人和整個馬氏家族,都進行了重點考察。
馬家與江東孫朗的商業合作,以及孫權想要招攬馬謖的事情,劉備都是一清二楚。
在孫劉交好結盟之時,劉備自不能拿這個說事,但也足以成為他打壓馬謖的理由。
甚至在劉備與孫權翻臉以後,劉備還是不能拿這個理由說事,因為他手下第一謀士諸葛亮的親哥哥諸葛瑾,也得到了孫權的重用。
諸葛亮雖然沒有替劉備掌管情報系統,但他自己有不少江東的情報渠道。
他又與馬家兄弟交好,對馬謖的才華非常看重,這些事情也瞞不過他的眼睛。
諸葛亮看中馬謖的才華,他對劉備如此打壓馬謖的事情並不完全贊同,但也沒有提出異議。
諸葛亮也害怕劉備對馬謖打壓太過,寒了馬謖的心,錯失一個人才,他也會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彌補。
劉備在夷陵之戰失敗以後,一直滯留在永安。
很多人認為,這是劉備對荊州還是沒有死心。
其實,最重要的原因,是劉備拉不下這個面子,接受不了這場失敗。
他說服諸葛亮等人在成都輔佐劉禪,是想讓劉禪提前進入皇帝角色,並在成都建立自己的班底。
李嚴是劉備用來制衡諸葛亮的重臣,而對馬謖和趙雲的安排,本來是劉備給劉禪留下的暗手,主要目的就是防止權臣篡國。
馬謖曾經被孫權暗地裡招攬、又和諸葛亮交厚,而諸葛亮卻是當今蜀漢丞相,是最有可能成為權臣的人,馬謖自然也不牢靠了。
如果再給劉備數年時間,他恩威並施,收納更多的人才輔佐劉禪,就算馬謖真的是諸葛亮的心腹,也不足為患,只能是跟隨諸葛亮,盡心盡力輔佐劉禪。
但人算不如天算,劉備的這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