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括的兵法,是趙奢從小就開始傳授的,因為他聰明強識,在平日裡的論戰中,其父趙奢也不是對手,因而自認為“天下莫能當”。
閼與之戰後,趙奢躋身名將之列,曾經與田單等天下名將論兵,在兵法見識上又有了新的提高,對戰場上的兇險,認識更深。
他的兒子趙括,用兵之道雖然得到了自己的真傳,甚至在謀略上還青出於藍。
趙括的成名之戰是麥丘之戰,他提出採用“攻心為上”之策,智取麥丘,但趙括的武功卻差了許多!
上天是公平的,趙括有了聰明強識的大腦,但身體卻不甚強壯,甚至可以說是羸弱。
雖然從小經過趙奢的特殊訓練,武藝也算高強,但因為身體的力量不足,家傳的武功有很多絕招沒有辦法施展出來,在戰場上的殺傷力和自保能力均不足。
在戰場上,刀槍上見輸贏,可不管你的腦子聰不聰明,士兵們崇拜的是真正的強者!
謀略得當,可以取得一場戰爭得勝利,但武功卻是戰場上保命的本領,只有在戰場上活下來,才能享受到勝利的成果!
趙奢一生參戰不多,成名之戰是閼與破秦之戰,戰前的鬥智鬥勇,雖然費時頗長,可謂其樂無窮!
但大戰一旦開始,為將者,除了身先士卒,奮勇向前,貫徹自己的戰略戰術意圖,去奪取勝利以外,再沒有投機取巧的法子。趙奢也因此創造了“狹路相逢勇者勝”的經典戰例!
戰場上的兇險,趙奢雖然只經歷了有限的數次,他是因為高強的武功和出色的智謀,每次都能有驚無險。
因為趙括的武功不足以在戰場上自保,趙奢不想讓兒子上戰場,怕他丟了性命,當然,也是怕他墮了自己的威名。
隨著趙奢自己一天天變老,趙括一天天長大,他決定說服兒子放棄兵法,至少放棄作為主將出徵。
那一天,他和兒子攤牌了,一再給兒子述說戰場上的兇險,苦口婆心,勸趙括不要當將領上戰場,以免丟了性命。
趙括從小熟讀詩書,也是講孝道的,雖然心裡一萬個不願意,但也不想逆了父親的意思,但他學會了一身的用兵本領,不用委實有些不甘心!
於是,趙括提出,要和父親來一場論戰,如果是自己輸了,就終身不上戰場,如果是贏了,自己就有選擇的權利。
趙括論戰的本事,非常強大,從來就沒有輸過,“紙上談兵”,他是真正的“天下莫能當!”
就算是趙奢這個老師,平時論戰也只是保持不敗而已,要想在論戰中贏得趙括,難度可不小!
但趙奢又不能避而不戰,那樣的話,單憑父親的身份去壓制,恐怕是無法阻止趙括上戰場的。
趙奢作為一個名將,如果認真起來,就算在論戰中贏不了趙括,但也斷無輸掉的道理。
他這次來說服趙括,已經做好了萬全準備,當然也準備了與兒子論戰。
還是老規矩,由趙括挑選了一個戰例,父子倆開始論戰。因為兵法上一脈相承,可謂知己知彼,兩人都小心翼翼,一開始就鬥得棋鼓相當。
在兩軍就要短兵相接的時候,趙奢已經調開了趙括的主力,卻奇兵突出,親自領軍展開了“斬首行動”。
這正好擊中了趙括的軟肋!因為趙括本身的武功不足,自然沒有逃過被斬殺的命運。
這次論戰是趙括輸了,但他內心很非常不服氣,他是輸在武藝上,而不是輸在謀略上,但他也絕口不再提上戰場的事情。
因為趙括知道,就算他提出要上戰場,也是毫無用處!
以他父親在趙國軍界的地位,只要他父親還活著,就沒有人敢用他,就不可能獲得上戰場的機會!
他自身武功不足的短板,還是讓他相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