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傾向,但他是儒家的代表人物,非常重視誠信守約,認為就算倒向曹操,也不能隨意背棄盟約,至少要給自己找一個背盟的藉口,就對孫權建議道:
“滿伯寧所言雖是說詞,但也頗有道理,主公也需要一個名號,才能名正言順地治理江東,這次可以雙管齊下,先送滿寵回,並找些理由拖延約會共擊劉備的時間,另一方面,派人過江拜訪關羽,探看他對結盟的誠意,就算要背棄盟約,也要把責任推到關羽身上,方可從容行事。”
顧雍,字元嘆,吳郡人,他可不是簡單之人!
顧氏是江南的名門望族,顧雍從小聰明機靈,得到家族的重點培養。
少年時,顧雍曾師從因避怨而隱居於吳地的東漢文學家、書法家蔡邕(原名雍,字伯喈),學琴藝與書法。
蔡邕對顧雍的才華十分賞識,認為將來必定有所成,於是將自己的名字相贈。
弱冠之年,顧雍即由州郡官吏表舉推薦,擔任合肥長。
後歷任婁縣、曲阿、上虞地方官,所到之處都有政績。
建安五年(公元200),孫權兼任會稽太守,以顧雍為郡丞,代理太守處理一切事務。
張昭和顧雍都是以政略見長,但兩個人行事的作風截然不同,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張昭向來疾言厲色,只要他認為自己是觀點是正確的,就會直言不諱地對孫權進諫,常常搞得孫權下不了臺,這情景就像一個嘮叨的老人家訓導小孩一樣,頗有搞笑的意味。
但顧雍卻相反,他為人謙和,不發脾氣,而且還不喜誇耀。
但實際上,顧雍治下的政績是非常大的。而顧雍態度溫和的同時,也從不放棄自己的意見,像張昭一樣,只要是正確的,他也會堅持下去。
顧雍低調,但絕不平庸。他自持內傾,寡言少語,但只要話一出口,就能切中肯綮。
他不喝酒,所以別人在酒後狂歡時,一見到顧雍,就不敢放肆了,連孫權都說:“有顧先生在場,我也不敢縱情。”
所以,孫權對顧雍的意見相當重視。
他雖然對曹操許願的驃騎將軍非常滿意,但也不想充當背信棄義的小人,相對於奸詐的曹操,孫權更願意相信以仁義聞名的劉備。
:()馬謖別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