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由他不信!
因為書中對長平大戰的記載,雖然沒有大戰的具體情況,除了對趙括的評價以外,其餘所有的佐證,都支援家族對長平之戰的記載。
戰爭的具體情形雖然記載不祥,但戰後的形勢,雙方的傷亡,都支援趙括指揮的長平大戰,和白起是一場勢均力敵的較量,而不是一戰擊潰的“紙上談兵”。
本來,馬謖對趙括整理的兵法並沒有太大的興趣,現在聽了父親馬周的述說,加上自己的印證,對趙括的印象大為改觀,不由拿起兵法翻看。
翻開第一頁,看到第一句話是:“兵貴其勇,將貴其謀。運籌帷幄之良將,英勇向前之精兵,獎罰分明之定製,乃鼎之三足也,缺一不可。”
馬謖稍微一思索,就明白了趙括為什麼被稱為“紙上談兵”!他在兵法中,特別重視將領的智謀,過分強調士兵的勇猛!
這種想法原本沒有錯,但在那個時代則不行,也可以說他的兵法,超越了那個時代!
在冷兵器時代,沒有殺傷性武器對抗勇將,他就只能用勇將來對抗,因此,勇將在冷兵器時代有其不可或缺的作用!
沒有勇猛的將領以身作則,帶頭衝鋒,要求士兵們勇猛,就成了笑話!沒有人願意送死,就算是卑微的奴隸也不行!
兵書並不很長,分為三篇:
第一篇主要論述“將乃兵魂。”
第二篇論述的是“兵乃將膽。”
第三篇論述“制必先定。”認為“有制之兵無能之將,不可敗也;無制之兵有能之將,不可勝也”。
這些兵法的論述非常詳細,對馬謖的啟發很大。
馬謖可不想成為紙上談兵的主角,而他的身體條件,也不可能成為猛將,因此,他也只能借用趙括的方法,找幾個武功高強的衛士,在戰場上才能有所保證。
他們馬家,可沒有以前馬服君家族的底蘊,馬謖從小連一個陪練都沒有,現在要想自己重新培養,不但暫時沒有合適的苗子,似乎時間上也來不及。
現今正逢亂世,武藝高強的人,大部分都已經從軍,都是選擇自己的明主,以馬謖現在那點讀書掙來的名望,是很難吸引真正的勇士來投的,這尋找衛士的事情,讓他非常為難。
:()馬謖別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