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馬謖立功,就以糧草無法不給為由,否決了馬良的提議。
劉備與諸葛亮商量以後,決定讓習珍、樊胄來統領這隻軍隊。
諸葛亮提出這個建議,也是為了馬家的利益,養一支五千人的軍隊,還要不被江東發現攻打,難度可不小。
馬謖雖然有才,但在荊南沒有根基,很難做到這點,因為馬家的田產都在襄陽。
襄陽被曹軍佔領以後,馬家已經無法獲得糧食收成,軍隊的糧草供應確實是一個很大的負擔。
而習家和樊家,田產和根基就在荊南,他們兩家有自己的田產和山林,藏軍和供應糧草都不是難題,是掌管荊南奇兵的恰當人選。
劉備認可了諸葛亮的建議,就任命習家的習珍為零陵北部都尉,加裨將軍;任命樊家的樊胄為武陵從事,兩人共同掌管軍隊,等待劉備進攻荊州的時候,起兵響應。
劉備派出使者,前去上庸宣讀調令,沒有見到劉封前往綿竹赴任的訊息,使者反而帶來了孟達投降曹軍的訊息,還帶回了孟達的辭職表章。
劉備心喜怒不形於色,拿起孟達的上表看起來,只見表中寫到:
“臣達伏惟殿下將建伊、呂之業,追桓、文之功,大事草創,假勢吳、楚,是以有為之士,望風歸順。臣委質以來,愆戾山積;臣猶自知,況於君乎?今王朝英俊鱗集,臣內無輔佐之器,外無將領之才,列次功臣,誠足自愧!臣聞范蠡識微,浮於五湖;舅犯謝罪,逡巡河上。夫際會之間,請命乞身,何哉?欲潔去就之分也。況臣卑鄙,無元功巨勳,自繫於時,竊慕前賢,早思遠恥。昔申生至孝,見疑於親;子胥至忠,見誅於君;蒙恬拓境而被大刑,樂毅破齊而遭讒佞。臣每讀其書,未嘗不感慨流涕;而親當其事,益用傷悼!邇者,荊州覆敗,大臣失節,百無一還;惟臣尋事,自致房陵、上庸,而復乞身,自放於外。伏想殿下聖恩感悟,愍臣之心,悼臣之舉。臣誠小人,不能始終。知而為之,敢謂非罪?臣每聞交絕無惡聲,去臣無怨辭,臣過奉教於君子,願君王勉之,臣不勝惶恐之至!”
劉備看完,大怒道:
“孟達匹夫,首鼠兩端,不忠不義,反而把過錯推到別人身上,真是可惡!”
:()馬謖別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