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排好所有事項以後,諸葛亮和法正商量,怎麼去說服劉備就任漢中王。
諸葛亮畢竟與劉備相處日久,對他的瞭解更深,就對法正說道:
“孝直,主公品德高潔,以我對他的瞭解,他是特別講究大義的人,當初為了大義,先後毫不猶豫地放棄了唾手可得的徐州、荊州,這次我們如果直接讓他就任漢中王,多半會被他謙讓了,不如把調子先定高一點,等主公謙讓之時,再降低下來,事情就水到渠成了!”
法正深以為然,兩人密謀,計劃已定,分工以後,引眾人入見劉備。
這次的儀式非常正式,就連一直在成都的許靖、劉巴等人,都來參加了。
在許靖、馬超、張飛、法正、諸葛亮等人的帶領下,眾人先按照覲見皇帝的大禮,參拜劉備已畢,然後法正出列稟告道:
“今曹操專權,百姓無主;主公仁義著於天下,今已撫有兩川之地,可以應天順人,即皇帝位,名正言順,以討國賊。事不宜遲,便請擇吉日行之。”
劉備聞言大驚道:
“孝直此言差矣!我劉備雖然是漢之宗室,但畢竟也是臣子身份;若為此事,是反漢矣。”
法正早就想好了說辭,說道:
“非也。方今天下分崩,英雄並起,各霸一方,四海才德之士,舍死亡生而事其上者,皆欲攀龍附鳳,建立功名也。今主公避嫌守義,恐失眾人之望。願主公熟思之。”
堂下數百文臣武將,紛紛附議,劉備卻斬釘截鐵地說道:
“要讓我僭居尊位,必不敢從。可再商議長策。”
諸葛亮和法正早就安排好了程式,諸將齊聲說道:
“主公若只推卻,眾心解矣。”
劉備是真心不敢稱帝,可不是假客氣,只是不依,眾人齊聲請願,時間一長,劉備難免心中不悅,臉色也變得難看了。
諸葛亮知道劉備的習慣,知道這是劉備要拂袖而去的前兆,連忙站出來打圓場道:
“主公平生以義為本,不肯便稱尊號。今有荊襄、兩川之地,可暫為漢中王。”
劉備一聽,諸葛亮同意不讓他僭越稱帝,鬆了一口氣。
因為曹操已經受封魏王,違了劉邦定下的祖制,漢中王這個稱號,倒在劉備可接受的範圍,他緩和了一下語氣,對眾人說道:
“你等雖欲尊吾為王,但不得天子明詔,即是僭也。”
諸葛亮勸道:“今曹操專權,我等尊主公為王,宜從權,不可拘執常理。”
張飛也得了諸葛亮的安排,站起來大聲喊道:
“曹賊異姓之人,都被封王,何況哥哥乃漢朝宗派!莫說漢中王,就算是稱皇帝,有何不可!”
劉備雖知張飛說的有理,也是為了自己好,但對張飛的不顧禮儀有些不滿,隨口訓斥道:
“汝勿多言!”
諸葛亮知道劉備已經意動,介面勸道:
“翼德之言是也!主公宜從權變,先進位漢中王,然後表奏天子,未為遲也。”
劉備再三推辭不過,只得依允。
建安二十四年秋,以馬超、許靖、龐義、射援等人為首,文臣武將一百二十餘人,聯名向漢獻帝上表,奏請冊封劉備為漢中王。
諸葛亮、法正等人,要讓劉備就任漢中王,上表給漢獻帝只是一個樣子,把事情做得名正言順,自然不會真的等著被曹操控制的漢獻帝下旨。
所有上表的這一百二十餘人,都是曾經有漢朝正式冊封的官職,並不是劉備自己擅自任命的,其保奏的程式,完全符合漢朝的祖制。
在上表的這一百二十人中,排名也很有講究,雖然基本是按照朝廷冊封的官職大小排序,但也代表了各方面的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