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早就發現曹操退軍,但為防止有詐,劉備還是按兵不動。
在曹操棄關而走的第二天,劉封領軍在陽平關搜查一天,確定沒有危險以後,劉備與諸葛亮才一起進駐陽平關。
雖然曹操敗退已經落實,但劉備並沒有下令追擊,他內心對曹操,還是有些畏懼,甚至有些不太相信曹操已經真的敗退。
劉備和曹操,都是平定黃巾之亂起家,但曹操軍發展的速度遠非劉備可比。
虎牢關討伐董卓,曹操作為會盟的發起人,其地位遠在劉備之上。
自從劉備領兵救援徐州,成為了曹操的宿敵,得到陶謙的推薦成為豫州牧以後,才勉強有了與曹操對話的資格。
陶謙死後,劉備接任徐州牧,反而成了他的噩夢,被呂布、袁術等人相繼欺負。
也許是命中相剋,劉備在與曹操的交戰中,一直呈現一面倒的情形。
劉備軍無論軍隊多少,雖然不是一觸即潰,甚至小戰也許可以小勝,但大戰必然是大敗。
也虧得劉備的心理素質過硬,才能一如既往地與曹操對抗,要是擱到別人身上,早就失去了鬥志。
最讓劉備尷尬不已的是,他不但自己與曹操每戰必敗,而且他投奔的勢力,也是黴運當頭。
當年投奔袁紹,當時袁紹兵強馬壯,實力遠在曹操之上。
但自從劉備投靠以後,立馬損兵折將,就連袁紹部將文丑,也認為“劉玄德屢敗之將,于軍不利。”是一個“不祥之人。”
劉備在汝南再次被曹操擊敗以後,投奔劉表。
礙於同宗,劉表不得不收留。
但對劉備“不祥”的名聲,劉表也是相當忌憚。
因此,他並沒有乘機吞併劉備,而是把他與張繡等同起來,不讓他的部隊渡過長江,安置在新野充當炮灰。
剛好曹操要平定北方袁紹,沒有時間南顧,劉備這才在新野安定了數年。
曹操剛一騰出手來,劉備在新野小勝夏侯惇,還沒有來得及大敗一場,劉琮就把荊州獻給了曹操。
雖然依靠江東孫權之力,在赤壁之戰中戰勝了曹操,實際上劉備並沒有出戰,都是周瑜之功,因此,劉備對曹操的畏懼心理,並沒有減輕。
因為漢中事關整個西川的安危,劉備不得不硬著頭皮出兵,好不容易取得上風,自然不會貿然追擊,一旦失手,就會葬送眼前的大好局面。
諸葛亮本來是謀而後動的性子,他這次主張採用堅守的戰略,要耗敗曹操,一直只是派出小股人馬,騷擾、監視曹操。
但黃忠、魏延等將領卻是鬥志昂揚,不停的前來請戰。
劉備和諸葛亮認為勝局已定,並沒有必要耗費軍力前去追擊,讓曹操引誘劉備追擊的計策落空了。
剛好,法正從成都押運的糧草也到了。
他把糧草交割給主管後勤的糜竺以後,就快馬來到陽平關見劉備。
法正和黃忠在定軍山斬殺夏侯淵,可以說是漢中之戰的轉折點。此戰之後,劉備軍才化被動為主動。
法正雖然取得了首功,但也錯過了後面擊敗曹操的精彩,他心裡也有些不甘。
法正也知道,他本來以軍謀見長,畢竟西川的戰爭並不常見。
如果不能抓住這次機會立下足夠的功勞,在政略方面,他是不能與諸葛亮相提並論的,就無法與諸葛亮抗衡。
他雖然不在戰場,但對戰場形勢非常瞭解,也在冥思苦想、想方設法要擊敗曹操。
要從正面打破曹軍,別說劉備本來就屬於勢弱的一方,就算是兵力佔優,這種兩敗俱傷的戰法也不可取。
法正善奇謀,思得一計,認為有五成的成功率,如鯁在喉,不吐不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