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的。
荊州不但影響到整個江東的安危,而且奪取荊州,是孫家幾代人的心願。
當年孫堅討伐黃巾立下軍功,被任命為長沙太守。
孫堅就職以後,剿滅了造反的區星,檢選循吏,用心治理長沙。然後又出兵零陵、桂陽等郡,剿滅周朝、郭石等人的反叛,朝廷檢錄孫堅前後戰功,封他為烏程侯。
孫堅差不多控制了整個荊南,他手下軍隊也不斷發展壯大,在當時的荊州,無人可以與他抗衡。
他和荊州刺史王睿不和,就想把整個荊州,都納入自己的掌控之中,但缺乏合適的藉口,只能按兵不動。
剛好,接到曹操的檄文,天下諸多州郡,紛紛興兵討伐董卓,孫堅決定參與其事。
孫堅起兵不久,便做了兩件大事:
兵到荊州,逼死了荊州刺史王睿;兵到南陽,殺掉了南陽太守張諮。
孫堅借討伐董卓之名,剷除異己,為他以後佔據荊州掃清障礙。
參加討伐董卓的戰爭,孫堅表現非常搶眼,進入洛陽以後,獲得了傳國玉璽,就返回長沙,準備佔領整個荊州。
想不到劉表搶先一步控制了荊州,並截斷了孫堅的歸路。
孫堅自然不服,領軍攻打劉表,卻被黃祖亂箭射死。
自此以後,奪取荊州,就成了孫家人的執念。
孫權不惜背信棄義,也要奪取荊州,自然不可以拱手還給劉備。
至於讓孫權把潘璋、馬忠、糜芳、傅士仁送過去,劉備更是用心險惡!
看似孫權是舉手之勞,實際上比讓孫權讓出荊州的危害還要大,這是要孫權眾叛親離。
如果孫權真的這麼做,把自己的功臣送給敵人去殺,那就會人望盡失,就算能夠保有江東之地,但因手下將領人人自危,缺乏可用的忠心之人,很快就會被曹丕或者劉備剿滅。
孫權不能接受劉備的條件,唯有一戰!就把一眾文武召集過來,商討退兵之計。
現在江東能用的將領,幾乎都到了前線,江東能用的精兵,也大都到了荊州,這兩戰下來,損失可不少。
孫權連敗兩陣,再也敗不起了!
留在他身邊的文臣武將,並不認為自己比韓當、周泰、朱然等人更強,不但沒有人自告奮勇,就連推薦的人選都沒有。
孫權可不是那種膽小怕事之人,儘管對自己的軍事才能也缺乏信心,但他也沒有退路,心一橫,就要親自領兵前往,與劉備決一死戰。
就在此時,文官班中,闞澤站出來進言道:
“主公,現有擎天之柱,如何不用?”
:()馬謖別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