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09部分

她說:“你說的有理。我吃還不成嗎?”

德志很清楚,在小城,物價超出想象,買東西要計劃著買,否則,很容易超支,但是,德志又不願意借錢過日子,所以需要精打細算,做到處處節約。小城是移民新城,居民手裡有錢,商家從外地進貨到小城,本來運費不菲,將此費用加在商品上面,導致物價接近上限,居民和商家皆大歡喜,苦了像德志這樣的外來戶。

等妻子吃完飯,德志將孩子交給她,德志將剩下的麵條,還有面湯一掃而光。吃完之後,洗碗,擦桌子,掃地,拖地,收拾好之後,抱抱孩子,又抱抱妻子,德志背起揹包,出門朝山下走去。

大橋通車後,德志發現經過這裡的車比原來多了一倍,以前的車都不用到西坡,只在土坡就可以上渡船過江,對德志來說,這是第一次坐車從大橋上過江。

德志先坐麵包車到橋頭下車,然後,轉換到虎坡村的車,直接到虎坡村的車沒有,需要坐到沿渡河的車,經過虎坡村。

德志專門找那些車上已經坐上了二人以上的車,還要分清楚,乘客是否和司機聊天。如果聊天,那“乘客”可能是假的。這些客運車車主,研究透了人們的心理,都想早點走,不想浪費時間,坐等其他乘客來坐車。乘客來坐車,大多都選擇車上有人的車,沒人的車不坐,不知道要等多長時間才開車。有些客運車車主就相互扮演乘客,誘騙真正的乘客上車之後,然後臨到人坐得差不多的時候,再離開,等人們發現真相,後悔都來不及了,因為已經坐等了較長的時間。在乘客的催促下,客車才極不情願地離開。

這裡乘車有個優點,就是司機一旦將車開走,就不再兜圈子,不走回頭路,比那些在平原城市的車主要強許多。他們往往在市區兜圈子,找乘客,等乘客快坐滿了,才離開。有時候兜圈子不是一圈,而是n圈。這可就讓人頭大了。

德志選擇的客車,只有三排座,最多允許坐六人,司機不算。加座一人,後排擠一擠加一人,中間如果人多的時候,再加一人,這樣,滿打滿算一輛麵包車最多隻能坐9人,不包含司機。

客運司機一般都不拒絕路上招手攔車的人,山裡不同城裡,交通方便,交通工具比較多,這次坐不上,下次再坐,很快就有,山區往往山大人稀,遇到客車很不容易,乘客也比較老實,上車就要給錢,司機往往不收,等下車後再給。問在哪裡上車,乘客都會老實回答,不會虛報,想少給錢。但是,有個致命的弱點,山裡人出門少,坐車少,暈車的人較多。

山路十八彎,的確是路隨山轉,或者沿河道而建,筆直的路極少,大多數的路都是玩玩去去的,彎道多,車拐彎就多,坐在車上的人就要隨著車的轉彎,身體發生傾倒,左搖右晃的,暈車的人就難受了。

車終於啟動,從大橋上走,橋上的斜拉鋼索一條一條地往後面倒去,橋底下駛過巨輪,江水渾黃,遠處青山隱隱,峽谷中游蕩著一層薄霧,車非常輕快,不到2分鐘,車就過了大橋,停在收費站交錢拿票。

這座橋難道是借貸修建的嗎?不過,德志不敢去想,也不值得去想。通車當天,橋頭燃放那麼多煙花爆竹,可能就是投資方為以後可以收過橋費慶賀吧。收費到什麼時候,不知道。不繳費也可以,渡船還沒取消,願意坐船的下去坐船,過了橋就得給錢,不能再倒回去。

甚至,連摩托車也收費。投資大橋,可是一本萬利、一勞永逸的好事。

車過了橋,開始上山,剛修好的公路,修在山頂,以後不再從山底下的老公路走了,除非是新公路塌方無法行走,一般情況下都要從沒有鋪設柏油的公路上走。這條毛公路,目的是讓眾多過橋的車輛義務碾壓,等過了兩年之後再鋪柏油或者水泥。

苦了司機,常常要關閉了車窗,否則漫天的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