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瓊與李恢雖然不是同一個陣營,畢竟都是西川本地出身,都算得上是劉禪的親信,而且他們都要為自己的家族謀取私利,私下裡就某些事情達成了一致。
諸葛亮放走孟獲以後,他也帶人來到前線犒勞。
杜瓊本人的官職只是諫議大夫,他是劉禪繼位以後提拔的,實際上是劉備交代諸葛亮辦理的,增加杜瓊對劉禪忠心。
諫議大夫屬光祿勳下面的屬官,秩六百石,提拔前,杜瓊的官職只是益州議曹從事,與李恢的益州功曹書佐、主簿相當,地位卻在馬良的荊州從事之上。
馬良在荊州,遠離劉備,協助關羽主管政務,取得了不錯的政績。
他在荊州所管理的事務,明顯超出了荊州從事的職權範圍,剛好馬謖又在漢中立下了功勞,劉備就順便提拔馬良為左將軍掾,仍然負責協助關羽處理荊州的政務,地位略高於杜瓊和李恢。
後來李恢被人誣告,因禍得福,反而得到劉備欣賞,被提拔為益州別駕從事,地位又略高於馬良。
劉備稱帝后,水漲船高,諸葛亮被任命為丞相,劉巴被任命為尚書令,大部分人都得到了升遷。
侍中的職位,非常重要,漢朝曹操為丞相,荀彧任侍中,劉備因為當時沒有特別合適的人選,就暫時沒有任命。
劉備領益州牧時,杜瓊作為益州議曹從事,職能與侍中有很多相似之處,把杜瓊順勢提升為侍中,也是順理成章的。
關羽丟失荊州以後,馬良沒有了實職,劉備決意討伐孫權,馬良孤身前往武陵,不顧自身安危說服沙摩柯率領五溪蠻歸順劉備,並參加討伐孫權的戰爭,這個功勞可不小,劉備馬上提拔馬良為侍中。
侍中馬良,也是一步登天,由普通官員進入高官行列,當然也被不少人嫉妒。
在討伐孫權之前,庲降都督鄧方病逝於任上,劉備又提拔為李恢庲降都督,領交州刺史,接替在任上去世的鄧方。
同樣是庲降都督,但李恢的官職和地位可比不上鄧方,鄧方是朱提郡太守,秩二千石,而李恢領交州刺史,地位相對較低,秩僅六百石。
李恢做了將近五年的交州刺史,因為雍闓叛亂,這次諸葛亮南征,改益州郡為建寧郡,並任命李恢領建寧太守,算是趕上了當年的鄧方。
劉備稱帝以後,參加勸進的絕大部分人都升官了,杜瓊是屬於少數原地踏步的人。
杜瓊當然不能對劉備有怨氣,甚至不能表現出對馬良的不服,但在他心底裡,對搶走他職位的人,還是有很多的想法的。
李嚴這次要與諸葛亮角力,他無法撼動諸葛亮的地位,把杜瓊拉進來,就是想把馬謖為突破口。
杜瓊的官職和地位,與諸葛亮不可同日而語,但這次他是皇帝劉禪的委派,代表的是皇帝劉禪,諸葛亮作為丞相,也不敢怠慢。
諸葛亮率領眾將大擺宴席,迎接杜瓊的到來,同時,也是第二次擒獲孟獲的慶功宴。
杜瓊到了以後,宣旨對呂凱、馬謖、張嶷、楊儀等人進行了表彰、勉勵,宣佈了對王伉的任命。
剛剛放走孟獲不久,在席間,將領們談論最多的話題,自然是馬謖的攻心之計和諸葛亮連續兩次釋放被俘虜的放孟獲。
以杜瓊的閱歷,自然不會對丞相諸葛亮的軍事計劃指手畫腳,就算對馬謖的“攻心之計”不太認同,對諸葛亮多次釋放敵酋的做法,也不能露出相左的意思。
對這些認知上的分歧,為人老道的杜瓊,肯定不會在言語上表現出來,得罪這些軍中的將士,更不會得罪丞相諸葛亮。
他想要在越巂郡調查馬謖的問題,更不會圖一時之快,與馬謖發生言語上的衝突,引起馬謖的警惕。
但讓他一個飽學之士,違背自己的初衷,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