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權為了維持兩大派系的平衡,一直在扶持淮泗系來對抗江東世家。
孫權重用的魯肅、張昭、張肱等,包括呂蒙等人,都是來自於淮泗系。
在孫權的支援下,淮泗系在江東足以與江東系分庭抗禮,甚至一度佔據上風。
但近幾年,江東系顯示出強勁的勢頭,文臣朝政有張溫、暨豔等人把持人事權,武將有陸遜、賀齊、朱恆、朱然等一代年輕將領強勢崛起,在軍隊也佔據了主導權,江東系在整體上已經取得絕對上風。
本來,東吳的江東系、淮泗系、孫世家族三大勢力,維持著微妙的平衡,利用幾大勢力的相互制衡,孫權處理事情遊刃有餘。
現在江東繫有一支獨大的趨勢,在朝堂上有失去主動權的前湊,這不是孫權願意看到的。
這次曹丕南征,看起來魏軍聲勢浩大,但以孫權的眼界,雖然判斷不出曹丕的真正用意,但也看出曹丕水軍力量不足,絕對難以渡過長江天險,根本吞不下江東。
打退曹丕並不難,但把這份功勞給那個派系,這才是孫權需要操心的。
孫權主要目的是抑制江東世家的勢力,自然不會用江東世家的將領去建功立業。
孫氏宗族將領和淮泗系將領,都是他考慮的範圍,孫韶就是孫世家族的不二人選。
思前想後,權衡利弊,最後孫權還是決定繼續扶持淮泗系來對抗江東世家。
徐盛是琅邪莒縣(今山東莒縣)人,在東吳三國時也屬於淮泗一系。
早年徐盛抗擊黃祖,因功升為中郎將。
劉備伐吳時,徐盛跟隨陸遜攻下蜀軍多處屯營。
曹休伐吳時,徐盛在形勢不利的情況下以少抗多,成功防住了曹休的進攻。
因前後戰功,加上孫權的刻意扶持,徐盛先後升任建武將軍、安東將軍,任廬江太守。
無論是能力還是資歷,徐盛都不是抗擊曹丕的最佳主帥人選,但因為他屬於淮泗派系骨幹,非常符合孫權心中的標準,加上出眾的防禦能力,順理成章被孫權任命為主帥。
孫韶雖然沒有當上主帥,但他一直主張主動出擊,與主帥徐盛的防守方略剛好相反。
要是別的將領,也就是在軍議時陳述自己的主張,絕對不敢和主帥叫板。
但孫韶不一樣,他肩負著代表宗師將領立功的責任,也有直接向孫權進言的特權。
:()馬謖別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