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吳國之間,已經沒有了緩和的餘地,唯有一戰而已。
曹丕要的就是師出有名,孫權拒絕送質子以後,他立即下令三路大軍同時攻擊。
曹丕從孫劉在荊州的戰爭中總結經驗,認為只要打過長江,依靠騎兵的優勢,有信心收復整個江東。
曹丕的三路大軍,是他替父親曹操的復仇之戰,可以說名將盡出,勢在必得!
中路主將,是曹家威名卓著、職位最高的大司馬曹仁,是當時魏國名副其實的軍中第一人,率領軍師蔣濟、大將常雕、王雙等。
東路主將,是被曹操稱為曹家麒麟兒的徵東大將軍曹休,兵出洞口,麾下有威名赫赫的張遼、臧霸兩大名將。
西路更是名將雲集,不但有曹家第二代能力最強的上軍大將軍曹真,更有張合,徐晃等軍中宿將,還有夏侯家的驕子夏侯尚。
魏國和吳國之間的戰爭拉開帷幕,孫權在象徵性地寫了一封求和信給曹丕,被拒絕之後,理直氣壯地展開了還擊。
中路以朱桓和駱統等人,守濡須口對付曹仁;東路以呂範為主將,率徐盛,全琮和孫韶等人抵抗曹休,同時賀齊在後方策應。西路除了朱然堅守江陵之外,諸葛瑾和潘璋等人,也從夷陵前線回援江陵。
孫權自己屯兵武昌,以為策應。
從兵力部署和雙方將領的能力來,顯然是曹丕佔據了絕對的上風。
孫權雖然戰勝劉備,但劉備敗退白帝城以後,並沒有返回成都的跡象,而是一直駐紮在白帝城,顯然是不甘心失敗。
孫權不得不防,大都督陸遜,一直在宜都駐防劉備。
……
……
曹丕能夠擊敗曹植順利繼位,自有過人之處!
他八歲時能文,博貫古今經傳諸子百家之書。
在軍事上,也算久經沙場。
他十歲就與哥哥曹昂跟隨父親出征宛城與張繡結下仇怨,其後從徵劉表、孫權,參加赤壁之戰。
曹操攻打濡須塢的戰役,曹丕也曾經跟隨。
因此,曹丕對自己的軍事才,是相當的自負的。
當時劉備採用連營之法,曹丕就預見到劉備必敗,做好了出其不意進攻孫權的準備。
這次蓄謀已久的三路進攻,曹丕非常期待,他認為打過長江是板上釘釘的事情。
為了享受勝利,曹丕想要第一時間渡過長江,躍馬江東。
:()馬謖別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