鬆了一半。
依然擔憂被累死,只是覺得累死了有免費超度的服務,多多少少這魂兒能飛回家鄉。
等到真開工,劉承宗見了三個衙役一面,徹底免除了他們的後顧之憂,不讓他們幹別的,就在這當監工,每天六個糌粑十枚折二元帥通寶。
仨衙役一尋思,雖說這背後鑄有青海元帥府衙門和戰馬圖案的折二錢沒見過,但仔細算算工資比在縣衙當差還高,還只是看別人幹活兒,能幹。
弄不好回頭把他們放回去,衙門那邊算出差,還能領一份工錢呢。
劉二爺多麼知人善用的人吶,放著衙役這種彈壓百姓的專業人才,拿去背石頭可太浪費了。
無心插柳,劉承宗給衙役發工資的舉動,讓對岸的沈邊餘土司的思路徹底跑偏。
自打劉承宗的軍隊進駐長河西,沈邊土司時刻關注著這邊的動向,等一群漢人跑過來開墾田地,而且還有大興土木的架勢,徹底讓餘土司慌了神,天天在官寨端著望遠鏡往這瞄。
越看越奇怪。
工地上仨人,穿青衣窄袍、腰繫紅巾頭戴黑帽兒,帽左邊還插著三根孔雀翎,這是非常顯眼的裝扮,一看就知道是朝廷在地方的衙役。
再加上每天從山裡背石頭運木料出來的,都是身披袈裟的僧人。
餘土司尋思長河西這是怎麼回事,跟朝廷合作蓋廟呢?
雖然有許多軍士,但看上去確實攻擊性沒有太強,成日裡忙著修水車、做水磨、修渠挖壕平整土地,由於挖出的壕溝太多,餘土司靠著個望遠鏡,也確實瞧不出啥危險徵兆。
劉承宗確實更注重興修水利工程,他把這裡當作實驗場,拿來實驗自己從王徵的奇器圖說裡學到的器械。
那套書裡的東西他學了很久,但一直沒有應用的機會,根據他的經驗,雖然這是中西結合非常先進的一部書,但裡面的很多東西可能在這世上還停留在設計與實驗階段,哪裡都沒投入使用。
因為書上的器械基本上都比較複雜。
不論東西方,學這些東西的人,沒權力製造這些東西;而有權力製造這些東西的人,明顯都會把主要精力放在政治、軍事和經濟上。
這事對西方的貴族和東方的官員都一樣。
一座使用幾十個大齒輪、連桿等機械裝置的水井,能讓幾十戶人家取水省力一點,但這幾十戶人家不論生在甘肅的窮鄉僻壤還是尼德蘭的遠郊荒村,都沒有奢侈到能修得起這樣的水井。
而擁有足夠財力和能力的人,也不需要親自提水。
沒有這樣的需求,就難以催生出認真學這些東西的人才,即使有那麼幾個,也很難開枝散葉。
在劉承宗理解中,這就是為何這部書叫做奇器而非神器。
也就在他的地盤,能修點這些東西高興高興。
他的那套書留在西寧當府學教材了,手邊沒書,全憑記憶在松林鎮修了口井,中間出了兩次設計失誤,修改後最終落成,發現效果還不錯,省力很多,就又在松林堡裡規劃了一個。
松林堡在設計上出自劉獅子之手,這方面,劉承宗可是行家。
一個人一輩子能參與修一座城、修一座堡子,就算很有經驗了。
而劉獅子設計過幾座堡壘、修過幾座堡壘,見過很多座城堡、攻陷過其中一大部分,也有許多堡子修得讓他束手無策,而且還擅長動腦子,對堡壘的防禦思路多有研究。
修堡修城,講究的是因地制宜,而武器裝備,講究的是因敵制宜。
他在設計所有堡壘時,都沒有考慮過完完全全修一座記憶中的稜堡。
他記憶裡的稜堡是個好東西,堡牆低矮厚重,縱深大、炮臺多,而且與堡外壕溝土坡形成大的防禦工事群,既能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