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營房的地點沒有太多講究,只要求在選址、使用上能滿足軍民兩用。
要讓軍隊設身處地的考慮,如果讓他們開墾周圍的土地,會把營房怎麼修。
這些營房當然是要讓軍士們冬季居住,但同時也是造幾個村莊出來,將來能方便到這裡拓荒的百姓居住。
就比如張天琳部一個營,以把總為單位分散駐紮在藥水河谷流域。
藥水河流域拓荒,是劉承宗在與衛拉特開戰前就有的打算,當時他就讓上天猴計算過,那邊至少能開墾出七萬畝灌溉田。
軍隊不會在那邊長久居住,劉承宗預計,最遲在明年秋季之前,他們就會同時向蘭州和甘肅發起突襲。
與甘肅鎮重兵集團的決戰最遲不會超過明年秋天。
他不想在秋天打仗,儘管秋天打仗舒服,但依照今年的模樣,還沒入秋,蘭州城左右就集結了上萬軍隊,如果沒意外的話,明年夏末估計還是這個模樣。
在他看來,進攻蘭州和甘肅,即使不選擇同時進行,也需要另遣偏師駐紮河口,以範蘭州官軍渡河。
因此最好的開戰時間就是秋季之前,而夏季不方便士兵穿戴鎧甲,所以春季為佳。
明年一旦動兵,河湟的軍力必然大減,到時候這六個野戰營修出的營房,就能留給將來的移民百姓居住,就地開墾田地、修渠灌溉。
這意味著將來移過來兩三萬百姓,開墾出五十萬畝田地,就基本上能把元帥府現有的農區完全開發出來。
三年五載之後,青海的生地成了熟地,能達到正常畝產,以人均六七畝地算,這裡又能多養活幾萬百姓。
到時候不論是再分地,還是留著以備旱災,都有莫大的好處。
劉承宗和他的鄉黨們一樣,旱災的威脅已經深深種在心裡,考慮任何事情都不免會將旱災納入考量之中。
旱田在平時,只是產量沒有水灌地那麼高,但到了旱災時候,最先完蛋的就是旱地,若是一個季度的小旱,水灌地幾乎沒有影響。
即使是連季的大旱,水灌地也只是產量下降,不至於像旱地一樣顆粒無收。
河湟如今的水灌地只有三十萬畝,如果這個數字能增長到六十萬畝,那麼就算旱災來了,對百姓的生活也不會有太大影響。
當然如果旱災來了,劉承宗肯定要帶兵離開河湟,他不離開,河湟再多一百萬畝灌溉田才能在養活百姓的基礎上,養活他這些兵。
他的軍隊可比旱災厲害多了。
劉承宗推開西樓二層的窗子向外望去,撥出的哈氣在空氣中吐成白練,新城處處為了他的大婚張燈結綵,街道上一車車滿載的勒勒車向城內倉房輸送。
那是元帥府百工局為軍隊籌備的新制冬衣,羊絨紡車使羊絨、羊毛織物的紡線變得容易,織造的成品便在第一時間被劉承宗分配給戰兵營的將士。
羊絨衣物雖然很貴,但相對效忠於他的軍士來說卻不值一提。
這不是劉承宗想要邀買人心的說辭,而是在經濟上,比起維持軍隊的龐大花費,一人一件一斤重的羊絨內衫,確實不值一提。
羊絨衣物金貴,但就算按照商品價格去採購,充其量也不過一件一兩左右,他不到三萬的戰兵,每人每年都要開出十二兩以上的軍餉,大頭都花了,劉獅子不介意再添些好東西鼓舞士兵計程車氣。
關鍵羊絨衣它確實暖和,發給將士們,效果也確實非常好。
唯一美中不足,是劉承宗想給士兵每人弄一身錦緞或絲綢的中單中褲,苦於原材料不足,只能作罷。
這些東西的成本,對劉承宗來說都不高,他有百工局這麼個官辦工廠,又掌握河湟的絕大多數物資,白銀不過是個等價物,對他們來說糧食才是硬通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