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64章 王羽的製糖計劃

命的念頭都有了。

但李飛就是不一樣,他不僅沒有生氣,反而舉著手中的冊子,左看看、右看看,一副愛不釋手的樣子。

看到弟弟如此開心,李湘抱著好奇的心理,當即翻開一看,這一看頓時讓她有些懵。

我是誰?

我來幹什麼?

只見上面寫著:

數學的性質!

加減法!

乘除法!

九九乘法表!

這些都是什麼東西?

李湘表示自己,已經算是博覽群書了,可她除了知道頗為類似的乘法表外,其他的一概不知!

“飛弟,湘兒姐,你們可不要小看這數學冊子,你們要是能夠把它學會了,可為算學博士也!”王羽鄭重地說道。

李飛聞聽此言,眼睛頓時亮堂起來,鏗鏘有力道:“姐夫大可放心,我定然刻苦學習。”

“嗯,很好。”王羽很滿意他的態度,也不枉費他花了半個晚上編寫了這冊子。

在這裡也不得不提一下,那就是東漢末年究竟有沒有,可以書寫的紙。

其實,在西漢時期,勞苦人民就已經發明瞭造紙術,不過這個時候的紙,只能算是半成品。

當時,中國古代勞動人民以上等蠶繭抽絲織綢,剩下的惡繭、病繭等則用漂絮法制取絲綿。

漂絮完畢後,篾席上會遺留一些殘絮。

當漂絮的次數多了,篾席上的殘絮便積成一層纖維薄片,經晾乾之後剝離下來,可用於書寫。

這就是早期的半成品紙!

而且,這種漂絮的副產物數量不多,且質地粗糙,成本高,普及度自然一般。

等到了東漢時期,蔡倫在京師洛陽任尚方令期間,經常到洛陽近郊收集製作材料。

經過一番努力後,蔡倫創造了以樹皮、麻頭、破布、舊漁網為原料的造紙術,後來從都城洛陽向其他地區傳播。

但是,紙張的存在,並沒有讓竹簡一類的東西,完全失去用武之地,這是因為竹簡本身,具有防蛀功能。

但是,紙張本身不具有這項功能,一些機密檔案本身就無法使用紙張,來進行儲存。

所以,在很長一段時間裡,紙張和竹簡都處於並行的狀態。

當然,這種情況的出現,也和人們的文化觀念有關,人們把名垂青史叫做名垂竹帛。

所以那個時候,竹帛依然具有很高的使用價值。

不過,隨著一個人的出現,此後,東漢王朝才逐漸開始大規模用紙,慢慢廢棄了竹簡,這個人就是左伯。

左伯,字子邑,東萊掖縣人,自幼勤奮好學,善於思考,是當時有名的學者和書法家。

他在精研書法的實踐中,感到蔡侯紙(蔡倫造的紙)質量還可以進一步提高,就與當時的學者毛弘等人,一起研究西漢以來的造紙技藝,總結蔡倫造紙的經驗,改進造紙工藝。

同時,用樹皮、麻頭、碎布等為原料,用新工藝造的紙,光亮整潔,適於書寫,使用價值更高,深受當時文人的歡迎,被稱為“左伯紙”。

不過,值得一提的是,這個左伯紙可是非常昂貴!

但即便如此,也是有一些達官貴人趨之若鶩,就書法家蔡邕都公開言明,非左伯紙不肯輕易潤筆!

可以說,在黃巾起義前的這幾年,紙張的產量和質量,明顯有了不一般的飛躍。

不過,等到黃巾起義真正發生後,紙張產量遭到了沉重打擊,多年的戰亂和人口損失,使得書寫文化發生了逆流,竹簡書寫重新成為了主流。

這是因為,青州可是黃巾之亂的重災區,在這幾十年的地方大亂之下,當地的生活秩序,已經被戰爭徹底打亂,造紙產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