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謂的克拉克瓷就是指清代中早期的外銷瓷,基本上都是青花,工藝有鏤空和不鏤空兩種,存世量巨大,經濟價值不高,尤其是在沿海地區,那些南派的一撈就是一船一船的出。
她接著又說道:“那件克拉克瓶子,足有一米六高。”
一米六高的瓶子?那不就是小萱那麼高?
我逐漸平復心情,說道:“這麼大的的確少見,沒聽說過,不過就算這樣....也不值當你們下這麼大功夫吧?”
我說的實話,克拉克瓷就算個頭在大,也還是外銷瓷,大的只能說同類中罕見,它本身上限已經定死在了那裡。
就好比飯店中的一盤拍黃瓜,你把它醃的在好吃,它也賣不過同樣一盤大小的海參鮑魚。
小萱那麼高的克拉克瓶子,撐死了賣上二十萬塊錢。
“不對.....”,我馬上皺眉說:“這麼大瓶子,以前燒出來肯定不光是為了擺設,是裡頭裝了東西??”
“厲害,這都能猜到,神眼峰名副其實。”
“你看。”
她開啟自己手機相簿讓我看,是一張青花瓷瓶照片。
這瓶子立在牆角,又高又大。
長頸,撇口,大肚子,通身用的浙青料青花,髮色濃重偏深藍,青花圖案應該是畫的傳統的百花齊放圖。
瓶肚子周圍一圈全部鏤空透雕,密密麻麻的小眼兒佈滿周深,肚子有點像個大馬蜂窩。
“怎麼樣,項把頭,看出問題了沒?”
我將她手機拿近看,突然發現,瓶肚子裡似乎裝滿了東西,是種像細沙土一樣的塊狀物,照片看的不是太清楚。
“土?”
“這瓶子裡裝的什麼?”
她收回手機,開口說:“彭城兄弟來自彭城,彭城以前有個著名的陶瓷研究所你知不知道?”
我說知道,以前磁州窯很多大師都在那個陶瓷研究所。
她點頭說道:“沒錯,92年陶瓷研究所關閉,庫房裡很多東西都歸到了河北省博物館,這個克拉克式大瓶子是樣器,所里人用來研究古人當年是怎麼燒造出來沒變形的。”
“不過,最重要的還不是這個,是瓶子裡裝的土,裡頭.....最少有200多斤麻倉土。”
“麻倉土!”
“200多斤!”
嚇到了,我忙問:“是御窯廠的麻倉土?”
她說當然。
我情不自禁倒抽了一口氣。
景德鎮附近的麻倉山出麻倉土,也叫“麻坑老土”這種粘土實際上在元代晚期已經枯竭,就是沒有了,挖不到了。
後來明代皇宮有一些庫存,一直用到了明代中期,麻倉土就此在歷史上銷聲匿跡。
到了清代,更是一兩土能換十兩金,乾隆雍正想用都找不到。
一定要搞清楚一個概念。
老坑麻倉土,不等於現在制瓷用的高嶺土,二者天差地別,就是一毛錢和一百萬的差距。
我估計,如果大瓶子裡頭裝有200斤老坑麻倉土,那最低可以換算成400斤黃金!
黃金有錢可以買到,這種土有錢根本買不到,五百年前就買不到了。
肯定有人會說:“傻子才要土!我要黃金!”
不懂的人才這麼說。
懂的人明白這種土真正的價值。
沒有麻倉土,是造假最大的困難。
現代如果一旦用上這種土,很多瓷器能仿燒出來,在厲害的專家都看不出來,比如元青花,鬥彩雞缸杯,葡萄紋三秋杯,成化海馬紋天字罐兒。
這每一件東西,都是輕鬆過億的。
200斤老麻倉土,能燒出來多少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