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辦出名氣來!
他打算還是按後世的那種小學模式來,搞個六年級。六歲入學,先讀一年級,明年成績合格的升二年級,不好的留級,和新招進來的繼續讀一年級。
不過這樣一來,以後學校學生就逐年增加了,幾年後,學校六個年級都開了班,那可就有一千多學生了。
一千多學生,在後世隨便一所縣小學都有這麼多人,但放唐朝,張超的書院裡同時教一千多學生,這就非常厲害了。
這章更完,九月也結束了,明天就是十月一號,國慶節,也是新一月的開始。九月,上架第一月,整整更新了五十一萬字,相當於每天一萬七千字,差不多每天都是六更,簡直不敢想象啊。兄弟們,希望大家都能訂閱支援一下,不奢求打賞,只求訂閱,希望大家給我更多的動力,我們十月再戰!(未完待續。)
第249章 一年之計在於春(求月票!)
國慶節快樂,十月一號了,又是一月開始,兄弟們把保底月票投給木子吧!求些訂閱!
就算被罷了官,可大年初一的張家依然熱鬧無比較。
來張家拜年的人很多,村民鄉鄰,還有那些作坊工人,書院學生。大年初一,都絡繹不絕的趕來張家給張超拜年。
這就是張三如今在灞上的鄉望人氣。
過去的這半年裡,張超並不是只是讓張家富了貴了,同樣也沒忘記提攜幫助鄉鄰們。張家開作坊做生意賺錢,請了村民鄉鄰來做工,也給大家提供了賺錢的機會。而且張超平時跟鄉鄰們收糧,買大家的野味山珍,地裡的菜蔬,買豬買雞等,價格都是要比較市價還高一點點的。
每次錢也都給的及時,過年前,所有的工錢,買豬買菜等錢都結清了,一文不少,沒打半點折扣。
不少鄉鄰們的孩子如今還進了白鹿書院讀書,幾乎都是免費的。
張家甚至還出錢修了橋鋪了路,年前還特別給不少鄉里的孤寡送了些糧食布匹。
張三郎的名聲現在灞上是出了名的好,張家在灞上甚至是一呼百應,應者雲集。這份名聲,並不僅僅是張超當官或者有錢就有的,而是他刻意用心經營下才換來的。
張超和老爹一早上,不知道見了多少過來拜年的人鄉民。
院裡院外擠滿了人,大家穿著新衣,一臉笑容的趕來,有些鄉民甚至是早上趕了二三十里路過來的,就為了給張家拜個年,說幾句喜慶的話。
來的人沒有空著手的,禮物可能不重,一些雞蛋之類的土產。
張超讓人來得不拒的全收了,然後讓管家給他們回禮,每家賞五尺布。一匹布有四十尺,不到二百錢,能賞五家,五尺布也就三四十文錢。
不過這不是錢和錢少的問題,是禮儀。
鄉民們送點雞蛋來拜年,張家回幾尺布還禮,禮尚往來。
那些帶了孩子來的,張超還特別每個小孩給了八文壓歲錢。
“謝三郎。”
坐在那裡,看著每個得了回賞的大人們過來拜謝,尤其是看著那些拿了壓歲錢的小孩子們來磕頭,張超非常高興。
這不就是自己最初的夢想嗎,有很多田,騾馬成群,有妻有妾,有奴僕婢女,在鄉下的一畝三分地上,受鄉民敬重。
“這孩子長的挺實還很機靈的,今年幾歲了?”
“過了年五歲了。”鄉民回道。
“嗯,等到了明年這時,你們就可以替他準備個書包,然後送他來書院讀書了。”張超笑道。
鄉民們激動的再次感謝。
地主老爺的感覺很不錯,張超喜歡這種感覺。
廚房還特意準備了茶和點心,今天雪後天晴,便直接在院裡院外擺了不少桌凳,栓子等招呼著來了的人喝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