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這是朕即位以來的第一戰,一定要打好,要打得漂亮。”
對於李旦來說,這一仗意義非比尋常,因為這是他復位以來的第一仗,務必要打好,要打得漂亮。
“如何打這一仗,你們都說說。”李旦掃視眾人,很是期待的道。
“這一仗由太子統軍,還是太子來說吧。”狄仁傑期待的看著李隆基。
李隆基雖然年歲不大,卻是精通兵道,這在滅突厥一戰中得到了驗證,眾人對他是抱以厚望,目光齊刷刷落在他身上。
“大帥久在西北,對吐蕃異常熟悉,這一仗如何打,還請大帥提點一二。”李隆基並沒有滿足眾人的想法,而是看著王孝傑道。
“也對。”眾人對李隆基此舉大為贊同,因為王孝傑是碩果僅存的老將名將,身經百戰,戰陣經驗極為豐富,而且他精通兵道,再加上他久在西北防範吐蕃,能得到他的提點非常有必要。
“王孝傑,你就說說。”李旦很是期待。
“太子言重了,我雖久在西北,對吐蕃熟悉,卻是不如太子驚人呀。”王孝傑笑呵呵的,異常讚賞道:“太子一出,突厥覆滅,王孝傑是佩服無已。”
可以這樣說,若是沒有李隆基,突厥一定不會覆滅,很可能逃回漠北去舔傷口了,唐朝只有調集大軍追入漠北,那麼,現在還在打這一仗。
作為滅突厥的統帥,王孝傑對李隆基是特別推崇。
“大帥過獎了。”李隆基謙遜一句。
“說到打吐蕃,就一個字:難!打吐蕃比起打突厥更難!”王孝傑臉一肅,剖析道:“為何這樣說呢?突厥雖然強橫,其國力是吐蕃的數倍之強,然而,大漠空曠,宜於大軍馳騁,只要排程得宜,就能滅掉突厥。而吐蕃不同,高山密林,易守難攻,即使有大軍,也是難以展開,這就是打吐蕃之難。”
唐朝的邊患主要是突厥和吐蕃這兩個異族,突厥被唐朝滅了兩次。第一次是李靖夜襲陰山,一舉滅掉突厥,第二次就是磧口一戰,屠盡百萬突厥。
而吐蕃國力不如突厥,與唐朝打敗多勝少,其結果是吐蕃始終敗而不亡,最後倖存下來。原因就在於,高山密林太過險要,無法展開大軍,唐朝是有力使不上。
所以,打吐蕃比起打突厥更難。
“有理,有理。”眾人齊聲贊同。
王孝傑不愧是名將之才,一般的人難以說得如此通透。
“要是我所料不錯,吐蕃這一次應該還是採用老辦法:利用高山密林消耗我大軍,直到消耗得差不多了,再殺出來。”王孝傑眼中精光一閃,道:“可是,吐蕃忘了一點,這次的大戰與以往不同了。”
說到這裡,聲調轉高,道:“以往的大戰,大唐是兩線作戰,既要打突厥,又要打吐蕃,不能把大軍投入到對吐蕃的大戰中,打上一陣,不得不退兵。而如今,突厥已滅,只有一個吐蕃,我們可以傾舉國之力大戰一場,可以把軍隊輪番上陣,讓吐蕃無機可乘,不說別的,拖都會把吐蕃拖得難受。”
“妙!妙!絕妙!”眾人齊聲讚賞。
王孝傑這話說到要害了,以往唐朝要兩線作戰,投入對吐蕃大戰的兵力人力物力有限,打上一陣子,軍隊就會疲憊,就會被吐蕃所乘。如今,唐朝能集中兵力打吐蕃,軍隊完全可以輪換,只要後勤跟得上,唐軍總是戰意高熾,不會有疲憊之虞。
這就是一場消耗戰,打到後來,受不了的一定是吐蕃。
因為吐蕃的經濟實在是不敢恭維,唐朝可以把吐蕃甩開十萬八里,唐朝不過是付出一定的代價,而吐蕃已經無法承受了。
“當然,這樣打是不得已的辦法,因為這是消耗戰,敵我雙方都會有巨大的消耗。而且,還費時甚長,可以說是曠日持久。”王孝傑話鋒一轉,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