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有一件事也是歐洲上半年最重要的事,就是神聖羅馬帝國的皇帝利奧波德二世在三月一日去世了,雖然在他統治時間內,哈布斯堡家族失去了比利時,在他仍然是神聖羅馬帝國比較出色的皇帝之一。
他繼位時為了應對他那天賦過人且積極進取的神聖羅馬帝國皇帝約瑟夫二世留下的爛攤子,不讓尼德蘭、匈牙利和波希米亞等地出現動搖,從而威脅到哈布斯堡家族的統治,利奧波德二世運用自己政治斡旋的能力,取消了他哥哥約瑟夫二世的一些激進改革,結束了與德意志區域內最大敵國普魯士的爭持,不顧俄羅斯女皇葉卡捷琳娜二世的反對,廢除了奧地利與俄羅斯的聯盟條約,又與土耳其議和,同時安撫了匈牙利貴族。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延續了哈布斯堡家族在各地的統治。
至於失去尼德蘭地區的政治事件,並不能完全把鍋甩給這位皇帝身上,畢竟比利時鬧獨立也不是一天兩天了,就算是他冒然插手比利時的獨立,也不會從歐陸第一強國法國的身上得到什麼好處,反而會使剛從風雨飄搖中安穩下來的帝國受到重創甚至直接徹底解體。
這位皇帝最後的生命裡,不得不改變之前策略,決定與法國的紐斯特里亞軍團暫時結盟,一月他寫了一份信給紐斯特里亞軍團的最高參謀部,希望雙方能合作參與到瓜分波蘭中去,甚至可以擴大庫爾蘭公國的土地。
二月紐斯特里亞軍團最高參謀部聯合簽字給皇帝利奧波德二世回信達成共識,雙方聯合致信俄羅斯女皇葉卡捷琳娜二世和普魯士國王弗里德里希·威廉二世,迫使俄羅斯女皇葉卡捷琳娜二世重新考慮瓜分波蘭和各方利益分配的事件。
同時利奧波德二世又與普魯士國王弗里德里希·威廉二世締結同盟,準備武裝干涉巴黎的革命團體。
可以說此時的歐洲大陸因為這些錯綜複雜的政治關係而變的緊張起來。
……
另外,法國大革命下的巴黎也與上一世呈現不同的結果,就是法國巴黎的革命團體,因為阿根廷查理一世的存在而走向未知,整個波旁王朝在歐洲空前強大的態勢,使得巴黎很多政治投機主義者和革命團體不敢把事做絕。
只要代表著波旁王族統治的紐斯特里亞軍團和菲茨羅伊公司還存在,再加上阿根廷王國、比利時王國、荷蘭王國、甚至是西班牙王國等國家存在,法蘭西人民萬萬沒有達到原歷史上需要廢除波旁王族,從而誕生出繼承革命的法蘭西皇帝那種程度。
反而查理一世的存在解決了法國內部的主要矛盾,再加上阿根廷王國和《1790年阿根廷憲法》的存在,則間接完成和延續了法國大革命的使命,已經給他們樹立一個成功的典範,他們只需要照著畫就行,同時巴黎的革命團體已經沒有任何理由徹底奪取路易十六王權的資格。
這是巴黎的革命團體成員們沒有想到的,路易十六隻是簡單的承認了菲茨羅伊-波旁家族的存在,可比他策劃一場國王出逃得到更多的政治優勢。
……
1792年6月1日
巴黎
晚上駐巴黎軍的讓-塞巴斯蒂安·德·沃邦少將收到阿根廷查理一世的任命和信。
增兵與任命:駐巴黎旅由原來的四個步兵團,兩個炮兵團,三個騎兵團的基礎上,增加兩個炮兵團,兩個騎兵團,六個步兵團
共十個步兵團,四個炮兵團,五個騎兵團組成駐巴黎師,由讓-塞巴斯蒂安·德·沃邦少將任師長。
查理
信:大體意思是盡全力保護路易十六,就算發生最壞的情況也不能讓路易十六死在革命團體的手上,必要時波旁王族必須保證他的神聖性。
查理
……
沃邦少將看完國王的任命與信,站起身來,開啟燈照將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