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將由馬超領銜,文臣則由許靖帶頭,往下則是龐義、射援等人。
而劉備的股肱之臣,如諸葛亮、關羽、張飛、黃忠等,都排在了後頭,說明了劉備稱王,並不是自導自演,而是人心所向。
劉備已經佔據了兩川之地和荊州大部,成為實際上的割據之王。
諸葛亮、法正等人煞費苦心,搞這麼一處聲勢不小的“上表秀”,自然不是閒得無聊。
劉備現在的身份太低,手下官員升遷無路,如果胡亂封官許願,也會失去大義,被曹操藉口攻擊。
所以,劉備抓住曹操稱王不合法的漏洞,來一次大的,索性在漢中稱王。
不但手下眾人得到合適的封賞,而且也有了正式的名分,取得與曹操平起平坐、分庭抗禮的資格。
諸葛亮、法正之所以選擇讓劉備在漢中稱王,可謂用心良苦。
一是因為曹操稱王在先,違反了劉邦定下的祖制,劉備隨後稱王,有後發制人的效果,誰也不能拿此事做文章。
二是漢中王是漢高祖劉邦曾經的稱號,劉備這是擺明了態度,要效法漢高祖劉邦的故事,以“漢中王”為,實現振興漢室的宏圖大願。
三是劉備得到兩川之地,手下將軍、太守一大堆,有的人在漢朝的官職甚至還在劉備之上,關係沒有辦法理順,但劉備稱王以後,才能真正高人一等,確立他與一眾手下的君臣關係。
既然劉備已經答應,而且已經上書漢獻帝,諸葛亮、法正等人就只當此事已成,只等舉辦就位儀式。
建安二十四年秋七月,諸葛亮築壇於沔陽,方圓九里,分佈五方,各設旌旗儀仗。
群臣皆依次序排列,許靖、法正請劉備登壇,進冠冕璽綬訖,面南而坐,受文武官員拜賀為漢中王。
劉備接受了漢中王的稱號,建立蜀王國,定都成都,兒子劉禪,立為王世子,然後大封功臣。
封許靖為太傅,法正為尚書令;諸葛亮為軍師,總理軍國重事。
封關羽為前將軍,假節;拜張飛為右將軍,假節;封馬超為左將軍,假節;黃忠加封后將軍,賜關內侯。
這幾人在劉備軍中的功績和地位,得此封賞,在眾人的意料之中。
在漢中之戰中,同樣立下赫赫戰功的趙雲,因為劉備要留在身邊聽用,只是意思了一下,被封為鎮東將軍,怎麼說也是四鎮將軍之首,在原來鎮遠將軍的基礎上,也算略有提升。
:()馬謖別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