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可輕動。”
孫權猛然醒悟過來,他為了得到荊州,付出的代價可不小,他可不想讓曹丕撿了便宜,同時,對自己的孟浪,也需要加以掩飾,就點頭同意顧雍的意見,並嘆道:
“元嘆所說,孤非不知,奈眼前無替力之人。”
孫權此話,不但不著痕跡地掩飾好自己的失誤,而且還起到了激將的作用。
他的話非常管用,話音剛落,下面就有一人從班部內應聲而出道:
“大王,臣雖不才,願統一軍以當魏兵。若曹丕敢親領軍渡大江,臣必主擒以獻殿下;若不渡江,亦殺魏兵大半,令魏兵不敢正視我江東。”
孫權一看是手下大將徐盛,孫權大喜道:
“如得文向守江南一帶,孤何憂哉!”
徐盛也是孫權的親信,在孫權提倡軍中將領讀書學習期間,徐盛也是其中一員,可以說是孫權的門生,其中表現最為出色的是呂蒙、蔣欽,其次就是徐盛和丁奉。
徐盛在軍中征戰多年,已經嶄露頭角。
他的成名之戰,是魏將曹休出兵洞口,徐盛與呂範、全琮渡江拒敵,遭遇大風,吳軍傷亡慘重,危急時刻,徐盛聚集殘兵,與曹休隔江對峙。
曹休命令將士乘船攻擊徐盛,徐盛發揮水軍優勢,在江中以少御多,魏軍無法取勝,雙方只得各自退兵,贏得了最後的勝利,徐盛因功被加為安東將軍,封蕪湖侯。
孫權任命統兵將領,雖然用人不疑,但每次發兵出征,還是要讓自己的宗族將領隨徵,不為制衡統帥,只是想及時得到戰場的確實訊息,心裡才踏實。
呂蒙偷襲荊州,孫權用孫皎統兵接應;陸遜抵擋劉備,孫權用孫恆領軍堅守夷陵城。
這次用徐盛抵擋曹丕也不例外,孫權封徐盛為安東將軍,總鎮都督建業、南徐軍馬。
並讓揚威將軍、建德侯孫韶領本部兵馬隨徵。
徐盛謝恩,領命而退。
隨即傳令教眾官軍多置器械,多設旌旗,以為守護江岸之計。
孫韶雖然職位不在徐盛之下,這次跟隨徐盛出征,只負責其中的一段江岸的防禦,並不能干涉徐盛的決策。
他對廣陵的地形非常熟悉,覺得渡江作戰取勝的機率很高。
:()馬謖別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