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羽在麥城不吃不喝,整整枯坐了三天,一直在思考自己失敗的原因。
但無論他怎麼回顧,甚至從北伐開始的每一個細節,他都沒有放過,並沒有發現自己做錯了什麼。
現在兵敗如山倒,一敗不可收拾。
荊州已然不保,就算是大哥劉備盡起西川兵馬,也未必能夠從孫權和曹操的雙重夾擊中奪回荊州。
關羽從水淹七軍到退守麥城,只有短短不到三月的時間,如此人生,大起大落、大喜大悲,莫過於此!
關羽找不到失敗的原因,只能歸結於命該如此,不由萬念俱灰,了無生趣。
這下子,關羽真切體會到,當年項羽在烏江自刎的心境。
關羽少年時沉迷武學,讀書不多。
與劉備結拜以後,因為劉備是大漢宗室,家裡祖傳的藏書可不少,關羽不讀書是因為無書可讀,現在逮住機會,如飢似渴地讀書,養成了夜讀的習慣。
關羽偏愛《春秋》和《史紀》,每次讀到《項羽本紀》,他對項羽這個武功天下無雙的猛將報以無限的同情,對他烏江自刎感觸良多,頗有些不以為然。
尤其是坐鎮荊州以後,關羽每一次翻到《項羽本紀》,他都要停下來捫心自問:自己如果丟失荊州,逢此絕境,會不會逃回到西川,捲土重來?
答案是否定的,關羽絕不會貪生怕死,逃回西川,他要與荊州共存亡!
但他也不會自殺,心裡想的是如何讓敵人付出慘重的代價。
關羽想通了以後,站起來把關平端過來的、尚有餘溫的飯菜吃完,然後到城頭巡視。
看到關羽露面,將士們有了主心骨,眼睛都亮了,瞬間都如同換了一個人,軍隊又恢復了以往計程車氣!
雖然麥城的軍隊不到兩千人,但基本都是關羽的心腹死士,戰鬥力超強。
關平把士兵們分為三隊,輪流鎮守城門,每次鎮守城門的軍卒,止有五六百人,雖然江東軍一時攻不下來,但可以透過拼消耗,耗光關羽的兵力。
顯然,孫權並不想用這種兩敗俱傷的打法,料到城中糧草並不豐富,想要困死關羽。
其實,麥城的糧草還真不少!
這都是趙累的功勞,他把糧隊都順利帶過來了,這可是三萬人馬近十天的軍糧,足夠兩千人半年之用。
雖然暫時沒有缺糧的危機,但要守住並不堅實的麥城,難上加難。
關羽要為部下爭取生還的機會,唯有拖延時間,關羽決定實施王甫之計。
於是,仿照當年在徐州投降曹操的故事,關羽主動寫下一封請降書,在請降書中和孫權約法三章,派軍士送往江東軍營。
孫權接到關羽的請降書,非常高興,聚眾商議。
看著堂下的文武將官,可謂是人才濟濟,孫權心情大好,舉起關羽的降書,對眾人說道:
“關羽,世之豪傑,孤深愛之。孤如早擁有云長如此智勇雙全之將,足以敵住張遼,何憂合肥不破!今關羽主動送來降書,我想以禮相待,接受其歸降,諸位以為如何?”
聽了孫權這話,呂蒙的臉色有點變了。
他多年來佈局,一直以收回荊州作為藉口,實際上是要把關羽當做踏腳石,全指望用計擒獲關羽,從而名聞天下。
現在眼看謀劃就要成功,關羽這個踏腳石,居然要抽身而走!
呂蒙心中非常不願意,但嘴裡卻說不出什麼正當理由,只能強作鎮靜,等待孫權的決定。
呂蒙心裡著急,但他畢竟是武將出身,至交好友也大都是軍中大將,他們也許能理解自己的意思,想必也拿不出恰當的理由,自然無法說服孫權。
與呂蒙關係較好的文官,也只有前後兩次與他聯手進攻荊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