區出發,沿著長江南岸向西挺進。
事實上,到這個時候,美臺聯軍已經完成了對南京守軍的迂迴包圍行動。
在美軍再次發起進攻之後不久,陳必時就下令炸掉了南京長江二橋的所有橋墩。雖然在此之前,美軍已經炸燬了一個橋墩與兩段橋面,使得這座大橋徹底癱瘓,但是為了防止美臺聯軍利用這座大橋,東南軍做得更徹底。
次日,東南軍炸掉了另外一座長江大橋的所有橋墩。
隨著美臺聯軍步步逼近,陳必時不得不考慮一個問題,那就是何時將部署在長江南岸的部隊撤到北岸。
毫無疑問,長江南岸的城區肯定守不住了,淪陷只是遲早的事情。
繼續堅持,只會遭受更大的傷亡。對於守衛長江防線來說,兵力比什麼都重要。如果在南岸的戰鬥中消耗了太多的兵力,對長江防線肯定會產生負面影響。
問題是,陳必時當時立下了死守南京的誓言。
更重要的是,在美臺聯軍攻入南京之後,最高統帥部就下達了這一命令,要求東南軍不惜代價的守住南京。
如果拼光了部隊,那是實力不如人。
如果提前撤退,那就是沒有盡到全力。
陳必時肯定知道其中的厲害關係,可是幾萬將士,還有幾十萬平民的生死,比他一個人的榮辱重要得多。
十月七日夜間,陳必時就向劉誠志提交了退守江北的報告。
在退守問題上,劉誠志肯定支援陳必時。客觀的講,東南軍能夠堅持到現在,而且將美軍主力拖住了數個月之久,讓東北軍在京津地區的防禦部署上獲得了足夠的時間,已經是非常不錯的結果了。守不住南京,不是東南軍沒有盡力,也不是陳必時沒有盡力,而是實力確實不如對手。
這一點,從交戰雙方的傷亡數字上就看得出來。
從東南軍發起戰略反擊開始,在這幾個月內,美軍陣亡官兵超過四萬人,而在此之前的一年中,美軍在南方戰場上的陣亡官兵總數還不到四萬。雖然東南軍的傷亡更加驚人,但是從打擊敵人來看,東南軍已經實現了戰略目的。
如此巨大的傷亡,讓美臺聯軍在佔領了南京之後,也無力北上。
甚至可以說,只要帕特里奇還想著打下北京,打算把美軍主力派往北方戰場,那麼美臺聯軍就無法在佔領南京之後,繼續向長江上游推進,由王虞珉指揮的華中軍有很大的把握守住安徽防線,將敵人擋在兩湖之外。
可以說,東南軍已經盡了全力。
撤退,成為必然選擇。
''
第二十四章 全面撤退
第二十四章全面撤退
因為東南軍從南京撤退,關係到了整個戰略佈局,所以劉誠志無權做出決斷,必須由最高統帥部定奪。
對此進行的討論,從十月七日持續到十日。
雖然在最高統帥部的會議上,管遠山堅決反對東南軍主動退卻,並且為此提出了很多理由,比如南京是長江下游地區的戰略要地,丟掉南京,將使得正條長江防線受到威脅,但是在進行投票表決的時候,大多數高層還是支援了劉誠志的提議,即東南軍繼續堅守南京已經沒有多少實際意義了。
到最後,管遠山也不得不妥協。
作為妥協結果,那就是東南軍必須堅持到十月二十日之後。
當然,這也不算什麼麻煩事。
要將滯留在長江南岸的數萬東南軍將士與數十萬民兵撤退到長江北岸,肯定需要好幾天的時間。加上美臺聯軍在佔領棲霞區之後,沒有能夠順利突破東南軍設在燕子磯的防線,也就沒能繼續壓縮東南軍的防區,使得東南軍有較為充足的活動空間,也就能夠按部就班的將防禦部隊撤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