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派人去請殿下回宮嗎?”
李世民想了想,搖頭擺手,“算了,讓太子考完吧。另外,你去找李府,問他們要一套這次考試的卷子,朕想看看究竟。”
總結,二月結束了,還欠143章。這月更的不多,下月努力,繼續碼字去,馬上一號了,大家有保底月票的投票支援一下吧。(未完待續。。)
第820章 大顯身手
(三月一號了,新的一個月,新的開始,這個月要奮起努力,大家也都投月票助我一臂之力,雄起!)
坐在號房裡閉目養神了一會,就有人開始分發考卷下來。卷子從號窗裡遞進來,捲成一個筒,外面還封著蠟。
承幹暗贊李家做事嚴謹。
取下封蠟,攤開考卷。
考試的第一場,是帖經。最簡單的一場,也是最講究基礎的一場。承幹拿到卷子,先前後看了一遍,心裡已經有了些底。李家的帖經考試與朝廷的並不相同,朝廷的帖經考試要考好幾場,每場只考一到兩經,或者是大三經或者是小三經這樣,可李家的帖經,考的內容,卻是包含了九經,甚至他剛才還發現,九經之外,論語孟子等也一樣有考到。
唐尊隋制,規定三禮三傳連同易書詩是為九經,三禮是周禮儀禮禮記,三傳為左傳公羊傳和穀梁傳。
但李家的帖經考試,卻不侷限於這九經。不但一場帖經考試,把九經都囊括在內,而且還考孝經論語孟子等儒家經典。
這就有點難了。
這個時代,讀書不易,尤其是在李超改良造紙術,發明雕版印刷術之前,書,那可是很珍貴的。只有那些士家大族,才會有許多藏書。普通人想讀書,很難,得去借書,抄書。還可能抄錯書,借到有錯誤的書。
要抄一本書很費時費力,而且借書難。就算是一些士族,都不敢說有全套的九經,更別說那些九經的註釋書籍,要想把儒家經典都讀過學會,非常難得。
因此,很多讀書人那個時候,多是專攻一本經,或者讀兩本三經,那種所有經典都通讀精讀研究通透的人,很少。
能研究一兩本通透的,都能算是大儒了。
承幹年紀雖輕,但讀書的條件是極好的,打小開始讀書。不但擁有各種精準的經典藏本,而且各種各樣前代大賢們留下的註釋本也都讀了不少,他還有那些當代大儒們做他的老師,親自給他講解呢。
再兼之,自武德字典和貞觀詞典出現之後,現在人讀書起來,要容易的多,有的時候自學也是一種途徑,而不會只讀書而不知甚解了。
對於不少考生來說,李家的這個帖經考試非常難,許多題目他們都不會。畢竟來參加李家考試的,都是那些想去趙國公領的讀書人,而願意離開中原去邊疆的,基本上都很少有那些名門大族的子弟,多是些寒門庶子,或者是一些出身不好,什麼奸生子婢生子或者犯官之後這些。
許多人的文采,也就是粗通些文墨,能寫寫算算。真正說有大才的,還是極少的。
不少人看著這些題目,都有些難倒了。
不過這些題目沒有難倒太子承幹。
他倒覺得這些題目出的很有意思,各個經典都囊括到了,尤其難得的還是出的這些題,都是各經典的要義之處。
他拿著試卷也不急著做,繼續又看了幾遍。
然後放下卷子,閉上眼睛,開始沉思。
大約半盞茶的時間過後,承幹睜開眼睛,然後臉上帶著微笑,開始往硯臺裡倒水,再拿起墨條開始慢慢研磨。
墨磨得濃黑髮亮,他拿起一支泡好的毛筆,蘸墨,開始答題。
帖經最簡單,只要是讀過出的題,那麼填空真不是什麼難題。
一道道題答下來,一氣呵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