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檢校太保、興德尹,權勢和地位甚高。天佑元年(904年),李茂貞、王建、李繼徽聯合討伐朱溫,朱友裕奉命以行營都統的身份經略邠、岐等地,並大敗敵軍。當年十月,朱友裕凱旋迴師,結果行至長安梨園時,突然身患重病而死,享壽情況不詳。後梁建立後,朱友裕被追贈為郴王、太師。
次子朱友珪,小字遙喜,生母身份極度低賤,是亳州一名營妓,在朱溫於當地駐紮之際委身於他,最後生下朱友珪。據史料記載,朱友珪自幼狡黠奸詐、頑劣不堪,深受朱溫的厭棄,因此沒少遭到鞭笞,但依舊惡習不改。後梁建立後,朱溫雖然冊封朱友裕為郢王,並讓他長期統領禁軍,(也不知道朱溫怎麼想的)
三子朱友貞,又名朱鍠、朱瑱,生母為元貞皇后張惠。朱友貞容貌俊美、沉穩寡言,喜好結交儒士,個人形象非常好。朱溫篡唐稱帝后,進封朱友貞為均王,並讓他以東京馬步軍都指揮使的身份,鎮守東都大梁。
朱溫第四子養子朱友文,本名康勤,字德明,朱溫養子。
朱友文幼時風姿美好,好學,善談論,詩歌寫得很好。跟隨朱溫征戰,徵賦聚斂以供軍需。早年曆任度支鹽鐵製置使、建昌宮使等職,朱溫建立後梁政權之後,朱友文又先後擔任宣武節度副使、京兆尹等重要職務,封其為博王。
朱友文多才多藝,而且年長,故深得朱溫喜愛,朱溫封其為東都長安留守。
第五子為朱友璋,後梁建立後,朱友璋儘管沒有立下任何功勞,但依舊被冊封為福王。朱友璋出任許郡節度使、檢校太保。
第六子朱友雍,在後梁建立後,被冊封為賀王,但由於年紀小的緣故,沒能擔任軍政實職。
第七子朱友徽,朱溫建梁後,朱友徽被冊封為建王,年紀小,沒有實職。
第八子朱友孜在後梁建立後,被冊封為康王。朱友孜因為年齡最小,並沒有擔任實職
李旭收到夏侯尚的傳信,京城叛亂,心急如焚,讓大軍加快速度,雖然夏侯尚說已經平定了,眾女只是受了驚嚇,只有個小侍女受了重傷,但李旭還是不放心,辛好他這次帶領的御林軍和禁軍都是全功能兵種,可以騎馬,要不然還得幾天才能回京呢,本來五天的路程,李旭用了三天半就回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