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稅,而不用什麼人頭稅之後,一個個都很是憧憬,當然,對於那些家有恆產的人來說,就算是心動,也沒幾個人會拋家舍業,跑到一個陌生的地方重新開始,而對於一些已經快要一無所有的人來說,遼國還是很有吸引力的。
因此,一些人就偷偷摸摸開始詢問怎麼樣才能去遼國。雖說如今遼國那邊大規模的移民已經停止了,但是對於來自漢地的移民還是會大開方便之門的。若是能拉人移民,還能得到官府的獎勵。因此,那些貨郎一個個拍著胸脯,表示只要在大軍離開之前,趕到關隘那邊,到時候自然可以跟隨他們一起前往遼國,期間也不用他們花銷什麼,到了地方,官府就會安排。
這條件越好,許多人越是半信半疑,不過,想要跑路的人本來就已經到了山窮水盡的時候了,就算是心有疑慮,他們也是願意去冒個險的,畢竟,他們本來就一無所有,繼續留在家鄉,只怕交不起口賦,都要被充作官奴了,還有什麼可失去的呢?
一開始遼國這些商人到處賣東西的時候,邊地官府還不當回事,結果等到知道了那些貨郎居然跟百姓鼓吹遼國的移民政策之後,一個個就都坐不住了。
地方上的人口數量一直是官員上計的重點,北地在這方面本來就已經是重災區了,因為北地這邊常年遭遇匈奴的侵擾,年年都有百姓被殺被擄,他們硬是沒地方跑,有合適的地方早跑了。
之前朝鮮收攏流民,也就是在邊關的地方設定粥棚什麼的,吸引百姓過去,而遼國如今,許下的條件,簡直豐厚得讓人難以置信。再叫這些貨郎持續下去,來年上計,他們只怕連官帽都保不住了!
因此,即便知道遼國大軍是來幫著他們守邊的,他們還是硬著頭皮,冒著得罪遼國的風險,將這些商人給禮送出境,只讓他們在邊境市集售賣商品。
好在對於這些商人來說,已經摸清楚大漢這邊是個什麼情況了,之後應該賣什麼,一個個心裡都有了數。同樣有數的還有北地的許多商人。他們之前其實也會去遼國做買賣,但是那個時候,大家就沒想到,這些平常的東西居然也挺賺錢,這等細水長流的買賣也更加不起眼,不容易被上頭盯上。要知道,漢家可是有陵邑制度,從劉邦那時候,就開始遷徙各地豪強地主去皇帝陵墓附近居住。這對於地方上的豪強地主來說,簡直是噩夢。
不少豪商也是被遷徙的物件,你要是生意做得太大,被上頭知道了,那麼就很難逃出被強行遷移的命運,他們在地方上有著一定的影響力,但是到了關中,哪個豪商背後沒有個高官顯爵做護身符,他們這些外來戶,如果不能儘快找到一個保護傘,多半要被吃幹抹淨!所以,如果能夠悶聲發大財,那就再好不過!
這些人一下子就對遼國的各類廉價小商品感興趣了起來,等到遼國那些商人都去了邊境的市集,一幫商人就一窩蜂趕了過去。他們也知道,不可能將所有東西都包圓了,要是互相競爭還容易被抬價,因此,熟識的那些商人商議了一番,劃分好了範圍,就直接開始了大采購。
甚至,附近一些牧民也聞訊趕來,比起漢家百姓,這些牧民更是什麼都缺,因為漢家與匈奴常年衝突,邊市也是經常關停,只能等著有走私的商隊經過他們部族,如今聽說邊市又開了,便有許多牧民驅趕著牛羊過來趁著冬天到來之前,先購買一些必需品回去。這些牧民過來的時候,一開始差點被人懷疑是匈奴人又要入侵了,探子反覆打探了好幾次,才確定人家就是來採購的,饒是如此,大家也沒真的放心,萬一這些人是來打探軍情的呢?
比起那些錙銖必較的漢地商人,這些牧民可就大方多了,生意做得也痛快,他們留下了大群的牛羊,最後帶著大量的商品心滿意足地離去,而這些同樣引起了左賢王部的注意。
許多人都覺得,左賢王與右賢王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