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東對12家競拍公司都非常熟悉,主要負責人,現在經營狀況都非常瞭解,甚至對大致出價都做出了預估。
拍賣前首先由受委託中永會計事務所進行介紹,集團所有牧場的面積、所有下屬企業經營情況、集團負債金額及到債務到期時間、如果是國外企業拍賣成功會有相關部門的審查環節等等事宜。
拍賣進行的不溫不火,都是100萬澳元的加價,畢竟起拍價就是3億澳元和2.4億的債務,在2001年這可是一筆大錢。拍下後可不僅要支付這些費用,還要投入2億以上,才能維持牧場的基本執行,現在牧場上可是連根牛毛都沒有,需要添置的裝置也是不少。要扭虧為盈,還需要投入更多。
拍賣價格上升到3.5億的時候,競價的速度就慢了下來,瀋陽在王東的建議下一直沒有出價。直到價格達到3.6億的時候,眼看實在無人出價,小錘馬上敲響的時候,瀋陽直接加價1000萬,達到了3.7億澳元。
女首富直接加了100萬,表示持續跟進,瀋陽再次加價到3.8億,直接就震懾了全場:這買下的決心是相當的大啊!
明治集團看是華夏人想要購買,也試探著加價200萬,瀋陽豪不猶豫再次加價到800萬,達到3.9億。
拍賣現場瞬間冷場,進入觀望狀態,任由拍賣師如何口吐蓮花,也暫時無人加價。主要是瀋陽這個人大家不瞭解,萬一是託呢。
這個時間瀋陽直接站起來就向會場外面走去,只留下王東和兩名助理,那意思很明顯,超過這個價格就不參與了。
其實並不是這樣的,王東抓住了拍賣現場的一個漏洞,沒有禁止中途離場的規定。瀋陽的心理價位是4.5億,別人想得是要贏利,瀋陽想得是避稅,順便買下一塊土地,那怕空著,大裁員後,那怕稍稍養幾頭牛,也夠澳府的管理費用。更何況12億澳元47%的稅,能省下來多少都是賺的。
那2.4億對別人是負擔,對瀋陽來說,相當於買下農場可以變相的省2.4億的稅收,或是比別人買下便宜了2.4億澳元。
瀋陽的中途離場,讓拍賣公司的老闆大為光火,可也沒有任何辦法,整個競拍團隊只有一人離場,無論如何都不能說是違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