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會中提到了春節,講述了春節的來歷、貼春聯、放鞭炮、吃年夜飯、發紅包等習俗。然而,同學們的反應卻各不相同。有些同學表現出了濃厚的興趣,不停地問問題,但也有一些同學對春節的一些習俗表示不理解,比如放鞭炮。他們認為放鞭炮會產生噪音汙染和安全隱患,很難理解這在春節中的重要意義。這種對彼此節日習俗的不同理解,讓莎莎深刻地體會到了文化差異的複雜性。
莎莎對藝術一直有著濃厚的興趣,所以她經常去當地的博物館參觀。在博物館裡,她再次遭遇了文化差異在審美方面的碰撞。
西方的藝術作品大多強調個體的表達、情感的宣洩和對現實的批判。在欣賞一些現代藝術畫作時,莎莎看到了很多抽象的、色彩斑斕的作品,這些作品沒有具體的形象,只是一些線條、色彩和形狀的組合。西方的參觀者們會站在畫作前,熱烈地討論著作者想要傳達的情感和思想,從社會現象到個人內心世界。然而,莎莎卻有些困惑,她習慣了欣賞具有明確主題和形象的藝術作品,比如國內傳統的工筆畫、山水畫,這些作品往往透過細膩的筆觸和生動的形象來表達意境。她很難理解這些抽象作品的內涵,不知道該從何處入手去欣賞它們。
在雕塑作品方面,西方的雕塑風格多樣,有一些非常寫實,展現人體的肌肉線條和動態美,但也有一些是極具現代感的抽象雕塑,形狀奇特。莎莎在參觀時聽到一些西方觀眾對這些抽象雕塑讚不絕口,他們從雕塑的空間感、材料的運用和對傳統的突破等角度來評價。而莎莎則更傾向於欣賞那些具有歷史文化背景和故事性的雕塑,比如古希臘神話中的人物雕塑,這些雕塑承載著豐富的文化內涵,讓她能夠感受到一種跨越時空的文化傳承。
但隨著時間的推移,莎莎開始嘗試去理解西方藝術的審美觀念。她參加了學校組織的藝術鑑賞課程,透過學習西方藝術史、藝術理論和與教授、同學們的交流,逐漸開啟了新的審美視野。她開始明白,不同的文化背景孕育了不同的藝術形式和審美標準,每一種藝術作品都有其獨特的價值和意義。
在異國,社交活動是大學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而派對則是最常見的社交形式之一。莎莎在參加派對的過程中,經歷了從尷尬到逐漸融合的過程,深刻體會到了文化差異對人際關係的影響。
第一次參加派對時,莎莎穿著比較保守,她選擇了一件簡約的連衣裙。然而,當她到達派對現場時,才發現自己的穿著有些格格不入。西方的同學們大多穿著時尚、性感的服裝,女孩們穿著短裙、露肩裝,男孩們則穿著時尚的襯衫和牛仔褲。派對上的音樂震耳欲聾,燈光閃爍,人們在舞池中盡情地跳舞。莎莎站在角落裡,有些不知所措,不知道該如何加入其中。
當有同學邀請她跳舞時,她有些緊張地拒絕了。她不太習慣這種在眾人面前跳舞的方式,而且她也不知道該如何跳這種充滿動感和自由風格的舞蹈。在派對的交流環節,話題也讓莎莎有些難以跟上。同學們談論著最新的好萊塢電影、流行音樂明星和一些體育賽事,而莎莎對這些話題了解有限。她試圖將話題引向自己熟悉的領域,比如中國的電影和文化,但同學們的反應並不熱烈,他們似乎對這些陌生的話題不太感興趣。
然而,莎莎並沒有放棄。她開始努力適應派對文化,學習一些流行的舞蹈動作,瞭解西方的流行文化。她也嘗試在派對上分享一些有趣的中國文化元素,用更生動、易懂的方式講述。例如,她會透過展示一些中國傳統舞蹈的影片,來介紹中國文化的魅力。漸漸地,她在派對中找到了自己的位置,有了一些志同道合的朋友。他們對莎莎的文化背景產生了濃厚的興趣,經常向她請教關於中國的問題,這讓莎莎感到非常自豪,也讓她更加自信地融入到這種跨文化的社交環境中。
隨著學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