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備親自統領大軍進入西川,助劉璋抵禦張魯。
雖然嚴密封鎖訊息,但因為呂蒙早在江陵安插了無數探子,很快就得到了確實的訊息。
呂蒙認為,荊州分兵西川,防守實力減弱,是一個收取荊州的好機會!
因為他的頂頭上司都督魯肅,與劉備、諸葛亮交好,他肯定不贊同單方面撕毀盟約進攻荊州,就派人前往吳郡,直接報與孫權。
孫權聽到劉備出征西川的訊息,心中百感交集,當初借自己地盤棲身的劉備,不知不覺之間,已經強大到可以獨自起兵攻取西川的程度。
當初魯肅寫下借據之時,劉備曾經答應謀取西川以後就歸還荊州。
現在劉備已經出兵西川,意味著自己收回荊州已經為期不遠,就召集一眾文武官員商議:劉備取得西川以後,江東如何行事?
荊州是孫權做夢都想得到的戰略要地,因為對抗曹操的需要,他只能忍痛借給盟友加妹夫的劉備安身。
孫權宣佈訊息以後,因為劉備剛剛進軍西川,能否佔據西川還是一個未知數,現在討論收回荊州的問題有些為時過早,眾人皆緘口不言。
畢竟偷襲盟友,可不是什麼好主意!大家都不開口情有可原,看到場面有些詭異,顧雍為了緩和氣氛,首先出列進言道:
“劉備分兵遠涉山險而去,名為與劉璋共同抵禦張魯,實為謀取西川之地,現在勝負未料,就算他要想全身而退,也難度也不小!但劉備天下梟雄,或者愛惜名聲,一時不想對劉璋下手,很可能在西川遷延日久,主公何不以兄長的身份,假裝出兵相助,派兵先截住入川口,斷其歸路,讓劉備不得不全力謀取西川,則他因為謀取盟友基業,失了大義,主公有了撕毀盟約的藉口,就可以盡起江東之兵,一鼓可收取荊襄?此不可失之機會也。”
顧雍,字元嘆,祖籍吳郡吳縣,與孫權是近老鄉,他的曾祖父顧奉,是東漢潁川太守。
顧雍幼時拜蔡邕為師,學習彈琴和書法。他才思敏捷,心靜專一,藝業日進,深受蔡邕喜愛。
蔡邕把顧雍當做自己的嫡系傳人,甚至把自己的名字都送給他,因此,顧雍與老師蔡邕同名(“雍”與蔡邕的“邕”同音)。又因經常受到老師稱讚,故字元嘆。
後被州郡舉薦出仕,顧雍弱冠時就出任合肥長,相繼擔任婁、曲阿、上虞的縣長,所在之處,都是政績斐然。
建安五年(200年),孫權領會稽太守,他本人留在吳郡處理江東之事,並沒有赴任,以顧雍為郡丞,行太守事。
顧雍在吳郡討除寇賊,使得郡界寧靜,官吏百姓歸服。顧雍的才幹得到了孫權的賞識,目前在孫權幕府擔任左司馬,頗得孫權看重。
孫權可不是劉璋可比,很快就聽懂了顧雍的意思,他這是要名正言順地吞併整個荊州,讓劉備無話可說!孫權心中歡喜,不由出口讚道:
“元嘆此計大妙!”就要商議出兵事宜。
張昭出列進言道:
“元嘆此計雖妙,恐難以實施!主公之妹嫁給劉備為妻,深得老夫人喜愛,現在荊州居住,要是諸葛亮等人情急之下,用主公之妹性命做為要挾,孫老夫人豈肯幹休!”
孫權是一個孝子,不敢違背老母之訓,心中猶豫,就問張昭道:
“此機會一失,荊襄何日可得?子布何以教我?”
張昭年少時便好學,擅長隸書,成年後曾被舉薦為孝廉,但他以學業未成為由推辭沒有接受。
孫策創業時,張昭人到中年,自認學業有成,接受了孫策的招攬,被任命為長史、撫軍中郎將,將後方文武之事,都委任於張昭。
孫策臨死前,將其弟孫權託付給張昭,張昭率群僚輔立孫權,並安撫百姓、討伐叛軍,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