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匡胤的認知了武將的威脅更加的可怕文官他還真的沒有放在眼裡。趙承嗣苦笑道感情剛才那一番口舌白費了,得還是不能有這樣的思想,否則還真的危險,再說一遍吧。
&ldo;官家此舉造成文官勢力必定強大,接下來的是武將或者說是整個國家的武風受到影響,因為他們能從朝廷的政策中看出國家不重視武而是重文,那他們就會棄文從武這樣就極有可能在民間厭武成風。&rdo;
趙匡胤立刻接過話茬:
&ldo;這樣有什麼不好,民間習文成風,這是一個國家文化興盛的標誌,你看南方的唐國,百姓喜文而厭武,這麼多年來,百姓安居樂業,人人富足,違法亂紀之徒,更是少之又少,這有什麼不好呢?&rdo;
趙承嗣看得出來皇帝真的是陷入怪圈了,處處只想到百姓好文風的好處,這不老趙同志又開始說了起來,並且越說越興奮:
&ldo;這樣百姓都是好文風數十年之後,民間風氣為之一清,政治清明,那時候定能重現大唐的貞觀之治和開元盛世。&rdo;
趙匡胤說道此處,雙眼放光,大唐盛世是他所嚮往的,他也想成為一個開明青史留名的好皇帝,想唐太宗李世民那樣。
可是趙匡胤忘記了大唐的盛世是一刀一槍打出來的,是數次對外戰爭取得,是大唐的虎狼之師南征北討才得來的
趙承嗣搖頭道:
&ldo;唉官家可曾想想到百姓都是習文成風,不修武術,那麼勢必會造成百姓的身體羸弱,那麼一但有敵的入侵怎辦,誰來抵擋?&rdo;
&ldo;哈哈純臣何故如此的糊塗,所謂兵來將擋,水來土掩,我大宋的軍隊自會擔負起保家衛國的責任,這是軍人的本分,當初你我父子不就這是這樣為大周出生入死的嗎?&rdo;
趙匡胤不知道自己的兒子今天怎麼老是說一些不著邊際的話,敵人來了我們有刀槍,還用問嗎?
&ldo;官家我大宋的軍隊來自哪裡?&rdo;
&ldo;我大宋的軍隊當然是來自民間招募的百姓,這是毋庸置疑的呀。&rdo;
趙匡胤很是肯定的回答道。
&ldo;那麼官家百姓們都是棄武從文,他們的身體能夠有多強壯,能夠擔負起保家衛國的重任嗎。&rdo;
看到趙匡胤想開口說話趙承嗣緊接著又追問道:
&ldo;官家也許會說,我們實行的是募兵制,軍人專門有自己的身份,當他們入伍之後可以進行嚴格的訓練,這樣一定能提高他們的也體能,他們也很快能夠達到標準的,是不是?&rdo;
趙匡胤只得點了點頭,自己確實是這樣想的,當兵的只負責保家衛國,平時負責訓練,有戰事的時候要上戰場。
&ldo;官家說的也是十分有利,那麼我有個問題想問官家,一匹劣馬將它訓練成千裡馬的機率是多少呢?&rdo;
老趙想說什麼張張嘴卻沒有說出來,劣馬在再怎麼訓練也不可能成為千里馬的,他好像是有點明白兒子想說什麼了。
&ldo;就像一匹劣馬怎麼訓練都不能成為千里馬一樣,一個身體孱弱計程車兵,再怎麼訓練也不可能成為優秀計程車兵,只不過能讓他的身體強壯而已,他日如果我們一統天下之後,徵契丹能是對手嗎?&rdo;
契丹人生活在北方的草原,騎兵是是他們的天然優勢,他們計程車兵虎背熊腰,異於常人,趙匡胤也是和他們交過手,自然知道他們怎麼樣。
&ldo;我國中的百姓長期身體孱弱,造成我士兵的質量下降,別說我們要統一天下,恐怕守衛國土都有問題,這一些雖然不全是您提高文人的地位造成的,但是卻有一大部分原因。&rd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