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本出現也是有一定的時代背景,是隨著城市經濟的發展而興起的。
基本是和普通市民接軌的,用的語言呀是最為普通的。
於是出現了一種說書人,他們用嘴最用通俗文字寫成,多以歷史故事和當時社會生活為題材,寫成話本。
今存《清平山堂話本》、《全相平話五種》等。宋代&ldo;說話&rdo;(說書)人的底本。也稱為&ldo;話文&rdo;或簡稱&ldo;話&rdo;。
但是這種都是在茶館什麼的說書的,賺的錢也不多。
而且不能老是在一個地方待著,畢竟聽多了就膩歪了。
而趙承嗣的三國,雖然脫胎於羅大師,但是也做了一點修改,也算是話本吧,不過是長篇的。
他擔心的是,現在這麼多人喜歡聽三國,也就是圖個新鮮,但是時效過了,你寫成書的話,那不一定會火的,所以才有此一問。
豈料朱二哥微微一笑:&ldo;四哥兒你這一點不用擔心。
你的三國和那些話本不一樣,三國故事性極強,最重要的其中還有眾多的歷史知識。
我可是聽有人說,很多達官貴人都喜歡聽。
甚至是當今的官家都專門派人來蒐集你的故事了,所以如果印刷成書的話,一定會有人來購買的!&rdo;
什麼?
官家也聽過的?
官家不是當今的皇帝趙匡胤嗎,他也喜歡三國,那可是皇帝呀。
不過後世的毛大帥也十分的喜歡三國,那麼趙匡胤喜歡也就不奇怪了。
&ldo;再說了四哥兒我剛才不是說了嗎,我們採取的是預訂,你知道嗎,我前幾日已經將訊息放出去了,而且你我敲定約見時期的訊息也傳出去了,很快就能知道我們的銷量如何了?&rdo;
對了,怎麼忘記這一茬了,還是預訂的。
也許朱二哥早就想到了這一點,才搞了一個預訂,原來還是有備無患嗎,想的真周到。
兩人又談了一下利潤怎麼分配,四六分成,當然是趙承嗣佔大頭。
這個時候還沒有什麼版權之類的概念,盜版也不流行,自然是沒有版權費了。
只有靠著看能賣多少本書了,趙承嗣也算給足了朱二面子,第一次合作嘛,多給人家一點甜頭,這是面子,以後就說不定了。
商議好之後趙承嗣就懷揣著契約離開了,剩下的事情就交給了他們去做吧,畢竟人家是專業的。
而他還沒有回到麗春院的時候外面就傳開了,《三國演義》要印刷了,在古香齋開始預訂,不預訂這一次是買不到書的,要預付十文銅錢。
聽起來有點多,但是依然抵擋不住人們的熱情呀,畢竟他們的業餘生活太乏味了能夠有一點故事給他們生活增加點樂趣,那是再好不過了。
&ldo;快點,我聽說古香齋傳出來的訊息這一次只有五百本,要是我們去晚了,這一次就趕不上了。&rdo;
&ldo;是嗎,那個《三國演義》我最喜歡聽了,做喜歡裡面的人諸葛亮了,那才是我們讀書人的楷模。&rdo;
&ldo;我也是,我也要做諸葛亮那樣的人物!&rdo;
&ldo;我說幾位仁兄你們就不要再感慨了,現在我們要趕緊去古香齋,去晚了的話,只能等下一批了,我可是等不及了,快點,你看看前面有多少人在排隊了。&rdo;
在街上趙承嗣隨時都能看到這樣的情形,這代表著他已經成功了一般了。
他甚至能看到大把大把的銅錢:就要到了自己的手中,就要到了自己的手中,心情十分的爽,嘴裡不自覺哼起了18摸!
嘭!哎呦喂,痛死我了。&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