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雨柱拿著准考證找到自己的考場,教室門口正站著兩位老師,他們這是在檢查是否夾帶小抄,檢視非常簡單,只要你沒拿課本或者複習資料就成,不像在後現代,什麼掃描器啊,攝像頭啊,好像查特務似的層層把關,唯恐你有一點點小動作。
這年代別說複習資料了,很多人連課本都沒有找到,抄個錘子啊!
陳舊的教室,破敗的牆壁,還有被歲月腐蝕過不像樣的課桌,彷彿都在訴說著這所學校的滄桑,歷史的車輪在上面碾過,留下無數個“早”字,似乎在警醒後來人一定要努力向上,好好學習。
何雨柱一邊偷笑著,一邊把文具盒擺上,沒辦法,這種重溫時光的感覺是無法形容的。
不多時,“叮鈴鈴”的預備鈴聲響起,監考老師再次重申考場紀律,隨後,有專門負責分發試卷的人進來,把封鎖的試卷交給監考老師,雙方交接完畢就開始髮捲子,在確保每一個考生都拿到手後,隨即便下令可以開始答題了~
看著一行黑色大標題“1977年高等學校招生考試(京都市)語文試卷!”
這特麼是高考試卷?
何雨柱一臉的不敢相信,為什麼?因為卷子上只有兩道題,兩道題啊,你敢相信嗎?
第一道是作文,80分,我在這戰鬥的一年裡!
第二道題則分為兩個小題,總共20分,
第一小題是,在下面幾段文字裡,“~國的脊樑”是什麼意思?“這一類的人們”和“一部分人”在當時各指的是什麼人?魯xun在文中批判了什麼謬論,是怎樣批判的?
我們從古以來,就有埋頭苦幹的人,有拼命硬幹的人,有為民請命的人,有捨身求法的人,……雖是等於為帝王將相作家譜的所謂“正史”,也往往掩不住他們的光耀,這就是~國的脊樑。
這一類的人們,就是現在也何嘗少呢?他們有確信,不自欺;他們在前赴後繼地戰鬥,不過一面總在被摧殘,被抹殺,消滅於黑暗中,不能為大家所知道罷了。
說~國人失掉了自信力,用以指一部分人則可,倘若加於全體,那簡直是誣衊。
《~國人失掉自信力了嗎?》寫於一九三四年九月。
(“~”代表“中”字)
何雨柱定睛一看,這也太簡單了吧!
當即鋪好試卷就開始答題,筆走龍蛇,沒幾分鐘就把這一小題答完了。
再看第二小題,把下面的文言文譯成現代漢語:故用兵之法,十則圍之,五則攻之,倍則分之,敵則能戰之,少則能逃之,不若則能避之……故曰:知己知彼,百戰不殆;不知彼而知己,一勝一負;不知彼,不知己,每戰必殆。
這道題有點難度,何雨柱只知道“知己知彼”的典故,並不知道出處,沒辦法,只能請系統出馬,稍一搜尋,答案瞬間就出來了,原來竟是《孫子兵法·謀攻篇》,課本上壓根就沒有,真是太刁鑽了。
匆匆把答案謄抄上,最後還有一道參考題,並註明(上面的題目全部做完,並認真檢查後,可以做下面的參考題。參考題可以做,也可以不做。參考題的成績不計入總分,不作為錄取不錄取的根據,只作為錄取之後能否跳級的參考!)。
把下面的文言文譯成現代漢語:“自西山道口徑北,逾黃茅嶺而下,有二道。其一西出,尋文無所得。其一少北而東,不過四十丈。土斷而川分,有積石橫當其垠。其上為睥睨梁欐之形。其旁出堡塢,有若門焉。窺之正黑。投以小石,洞然有水聲。其響之激越,良久乃已。環之可上,望甚遠。無土壤而生嘉樹美箭,益奇而堅。其疏數偃仰,類智者所施設也。”
何雨柱感覺有點熟悉,但又想不起來出自哪裡,但秉著不落空題的原則,他還是把答案寫上,當然了,還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