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老匠人點頭後,劉承宗順手握起一張提在手上,喚來小鑽風上起了弦。
弓的結構簡單、材料簡樸,是用雙層竹條膠合,握柄與弓梢用木料加固,纏了麻線,握起來手感還不錯。
上弦後劉承宗小心將之開滿,點頭道:“體良叔的手藝好,弓力很輕,拉著很軟。”
興平裡這批弓的要求就是儘可能輕一些,以二十斤為佳、最重也不要超過三十斤。
將來用弓的都是莊稼漢,不乏能開五六十斤戰弓的人。
但精於箭術的劉承宗清楚,弓箭不是一力降十會的手藝,恰恰相反,是一會降十力。
再大的力氣,射不準算白搭;而射準了,哪怕二十斤的弓,照樣能用來殺人。
動作、技術才更重要,初習射術的人,弓越輕,越容易讓他們以較好的習慣固定動作。
何況就算第一批射手練出來,這些輕弓也能給三隊鄉兵裡的婦孺用。
辛勤工作為人欣賞,能讓任何人為之喜悅,劉向良也不例外,邊走開邊笑道:“瞧獅娃你說這話,你叔可在遼東給朝鮮造過弓——我去給你擺個靶子你試試。”
“叔還去過朝鮮,啥時候,朝鮮之役?”
劉向良笑眯眯地在院中老榆樹上掛了個木牌,這才搖頭笑道:“我去雲南時朝鮮之役就早打完了,我想想啊,那是萬曆四十一年吧。”
“就他們老王病死的時候,新王叫什麼光海君,也不知是怎麼,反正將軍就讓軍匠們在遼東做弓,販往屬國……快試試這弓行不行。”
劉承宗沒帶弓箭,出來遛狗只在腰上掛刀,只好在院裡尋覓一筒新做木箭,都用箭端處理過非常平直,箭頭則是竹子削成三稜。
他看看竹箭頭,又看看不遠處的木靶,向劉向良投去疑問的眼神。
老木匠心領神會,樂呵呵道:“楊木,放心射。”
劉承宗是擔心射木靶會把竹箭頭射壞,不過這會聽了靶子是楊木就放心了。
楊樹這玩意一年長老粗,木料也軟的很。
他沒敢多退,先在離靶子十步距離開出一箭,見上靶後才退到十五步,最後在大概二十步距離射箭,之後就不再射了。
離得再遠,即使射中也很難上靶。
就像他所想象的那樣,這張竹弓射出去箭速很慢。
慢到有把握自己站在箭靶那讓人射,讓他動就能閃開、讓他拔刀就能把箭撥走。
不過還沒等他對劉向良說出用竹弓射箭的感受,聽不遠處就有人鼓掌叫道:“射的不錯,獅娃射箭的動作很好啊!”
轉過頭,是進士楊鼎瑞,邁步上前拿過竹弓看了看,道:“怎麼不做長弓?唐長弓。”